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99562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质量评估(3)精练精析 苏教版必修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专题质量评估(三)(100分钟 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猿猱() 吮血() 鱼凫() 暮霭()B.栈道() 东隅() 飞湍() 喧豗()C.憔悴() 捧袂() 栗冽() 渥然()D.崔嵬() 惘然() 彩笺() 襜帷()【解析】选D。A项,“猱”应读,“凫”应读;B项,“隅”应读;C项,“憔”应读。 【解析】选A。B项,“拂”应为掠过、拂拭的意思;C项,“将息”应为休息、调养的意思;D项,“戕贼”应为“残害”的意思。【解析】选D。D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

2、,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连词,而/指示代词,它;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介词,在/介词,对于。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闻有声自西南来者A.纤歌凝而白云遏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都督阎公之雅望 D.转徙于江湖间【解析】选C。C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是被动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暮去朝来颜色故 B.老大嫁作商人妇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解析】选C。C项古今义均为不忍、不能。A项古义指容貌;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B项古

3、义指上了年纪;今义指排行第一的人。D项古义指有学问的人;今义指学位中最低的一级。6.虞美人中,“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5分)答:_答案:“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伤悲,因此,这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更好。 7.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5分)答:_答案:同意。两个“东”字集中体现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是胜利者所不能容忍的,自然会招来杀身

4、之祸。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_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_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三)(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

5、分)书沈通明事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

6、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

7、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解析】选D。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项为D。“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率”意为“一般,大抵”。11.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已询知为彭巡

8、抚,乃大喜吐实A. B. C. D.【解析】选A。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表其英勇,表其率性而为,表其得遇知己而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

9、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解析】选C。并非彭子篯免除了沈通明的罪责,沈通明是被朝廷赦免的。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3分)译文:_(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3分)译文:_(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4分)译文: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对文言文综合掌握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也较多。在做这类题时应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要注意语言整体的通顺完整。(1)句注意“购”“踪迹”。(2)句注意“方”“罢”“异

10、”。(3)句注意“卒”“无补于明之亡”“何与” 答案:(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三、语言运用(15分)14.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5分) 中国宁波网讯 中国集邮总公司即日起在全国举行“唐诗三百首少年儿童版邮册创意设计大赛”,以少年儿童之笔画唐诗,以少年儿童之心感悟唐诗,通过学唐诗、诵唐诗、画唐诗、品唐诗等活动,让少年儿童体会中国文化精粹的魅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经典文化。 本次大赛旨在鼓励青少年学习唐诗,特邀我国优

11、秀少儿绘画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两组各18名。大赛获奖作品将被中国集邮总公司收录制成唐诗三百首少年儿童版邮册,该邮册以少年儿童手绘作品贯串始终,是第一本完全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国家级邮品,将于9月13日与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同步发行。大赛规定,参赛选手年龄为5岁至15岁,分少儿组(5岁岁)和少年组(9岁15岁)两个组别。为体现大赛的公正性,参赛者只能从孟浩然春晓、李白静夜思等15首唐诗中任选一首自行创意、绘画。参赛作品邮寄截止期为7月30日,邮寄地址为: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17号中国集邮总公司唐诗三百首少年儿童版邮册组委会,邮编100766。答:_【解析】新闻标题

12、应简洁、明确传达出文段的主要意思,要醒目、概括性强。这则新闻主要讲了唐诗三百首少年儿童版邮册创意设计大赛的宗旨、奖励、参赛要求、参赛时间等内容。答案:唐诗三百首邮册创意设计大赛举行15.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5分)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_答案(示例):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同情心、责任心。16.把文段后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进为退,他要得到

13、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_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解析】注意前后文之间传递的信息。前文说“懂得以进为退”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接下来前文说“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选。是对的总结。故答案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