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98409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习目标1.了解弗罗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2.正确认识父爱与母爱,对“爱”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艺术。在这篇文章中,他从的角度阐述了与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归

2、根结蒂()罪孽()渊源()履行()秩序()休戚相关() 一刹那() 咄咄逼人()2.解释下列词语(1)节外生枝:(2)归根结蒂:(3)咄咄逼人:3.名句积累成熟的爱的原则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而成熟的爱是:“。”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合作探究分析母爱与父爱的特点及其本质区别。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生(dn)刹那(sh)撕碎(s)缺陷(xin)B.凝聚(nng)依赖(li)典型(xng)履行(l)C.求援(yun)专横(hng)辜负(

3、g)罪蘖(ni)D.仁慈(c)嬴得(yng)渊源(yun)秩序(zh)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

4、,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

5、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B.C.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

6、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唯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

7、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

8、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

9、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全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

10、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5.第2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6.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C.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1、)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从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

12、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的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

13、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

14、术,有改动)8.第一段“超越自己的追求”是指什么样的追求?请结合文意加以概说。9.文章第二段在说理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说明。10.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11.结合全文,谈谈真正的母爱应包含哪些内容。四、精彩语言运用12.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 600份。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15、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序号修改13.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所中学科技节期间一块展板上的内容。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作介绍。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名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特点: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构造特点:球冠状反射面由约1 800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