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9307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质检含解析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20道题,60分)(2019安徽芜湖高级中学高三期末)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 0101 939.9米,是滦河的发源地。该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自1949年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塞罕坝造林异常艰难的自然原因是()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地处非季风区,降水少距冬季风源地近,风沙大气温较高,蒸发旺盛A.B.C. D.2.塞罕坝林区对京津地区的影响是()A.防

2、风固沙 B.保持水土C.涵养水源 D.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解析:第1题,海拔1 0101 939.9米,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生长期较短;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多大风日,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纬度高,海拔高,气温较低。正确。第2题,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京津地区没有直接影响。答案:1.C2.A(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

3、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34题。3.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A.绿化率高 B.商业功能为主C.旅游功能突出 D.高档住宅占比最大4.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湿地面积 B.海洋生态环境恶化C.自然海流运动改变 D.人工沙滩范围扩大解析:第3题,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故C正确;商业功能、高级住宅都是用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的,故B、D错误。绿化率没有数据显示,无法确定,故A错误。第4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

4、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湿地面积减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答案:3.C4.A(2019辽宁高考模拟)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气候更加湿润 B.蒸发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下渗量减少6.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涵养水源能力增强 B.土壤肥力增加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以看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气候会更加干燥;地表径流量增大,下渗量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变化不大。第6题

5、,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生物多样性减少,加重生态环境破坏;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加剧。答案:5.D6.C(2019山西长治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读白洋淀流域图,完成78题。7.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的原因可能是()A.流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小B.上游修水库导致入湖水量减小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D.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8.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

6、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B.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C.暂缓开发区域经济D.跨流域调水解析:第7题,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变化不大,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主要是人为原因,A错误;读图可知,白洋淀上游的河流建有大量的水库,由于上游水库大量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小,最终导致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B正确;据图可知,白洋淀上游分布有大量的湖泊、水库,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区域工农业欠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对白洋淀半干涸、干涸状态影响较小,C、D错误。第8题,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可以从跨流域调水和节约用水等

7、方面采取措施,D正确;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和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会不断减少湿地的面积,措施不当,A、B错误;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协调发展,因此暂缓开发区域经济来保护湿地不恰当,C错误。答案:7.B8.D(2019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月考)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截至8月23日,在巴西境内着火点达4.1万余处,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如图)。据此,完成910题。9.亚马孙雨林大火,可能引发当地()A.水资源短缺 B.荒漠化加重C.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D.水土流失增加10.关于圣保罗白昼如夜的现象,下

8、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形成B.会引起白天气温的上升C.因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而形成D.会导致气温日较差增大解析:第9题,亚马孙雨林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大火不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和荒漠化;雨林地区,土壤本身贫瘠,大火过后,短时间内土壤肥力不会下降;森林有保持水土作用,森林破坏和高温多雨的环境直接加重水土流失。第10题,大火产生大量的浓烟,浓烟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关系不大;浓烟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白天增温慢;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日较差减小。答案:9.D10.C(2019石阡县民族

9、中学高三月考)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漫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下图示意江苏局部沿海滩涂面积的变化。读图,完成1113题。11.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海水顶托C.河流改道,洋流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12.经滩涂改造后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其主要原因是()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C.有机质丧失 D.盐碱化程度高13.图示滩涂区的南部和北部,晒盐条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主要取决于()A.降水量与蒸发量

10、 B.滩涂面积与增长速度C.坡向与风向 D.产业活动与市场需求解析:第11题,图示区域在8年间滩涂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时间较短,与气候变暖及地壳关系不大,故A、D错误;洋流侵蚀作用及地壳下沉作用会使滩涂面积缩小,故C错误;江苏省沿海多为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故B正确。第12题,滩涂改造后的耕地,形成时间较短,使用频率不高,故A错误;有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因,故B错误;土地本身有机质含量低,并非丧失,故C错误;临海区域土地盐碱化严重,故D正确。第13题,北部晒盐条件要好于南部,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故A正确;与滩涂的增长速度关系不大,故B错误;当地地

11、势低平,坡向差异小,故C错误;晒盐条件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D错误。答案:11.B12.D13.A(2019浙江高三月考)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1415题。14.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A.净化水质 B.调蓄洪水C.涵养水源 D.发展航运15.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A.1月 B.4月C.7月 D.10月解析:第14题,从图中看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主要生态功能为净化水质,改善长江三角洲水质,A正确;长江入海口无需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该河段不通航,对发展航运没有影响。故选A。第15题,长兴岛附近水域

12、盐度受河流水和海水影响,1月份是河流的枯水期,河流流量小,受海水影响大,盐度最高,A正确。答案:14.A15.A(2019湖北咸宁一中高三月考)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属于咸水湖。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下图示意19762017年小柴旦湖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618题。16.与本区域其他湖泊相比较,小柴旦湖面积变化尤为剧烈,其原因最可能是()A.气温变化大 B.降水变化大C.下渗作用小 D.湖盆坡度小17.造成2018年510月小柴旦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明显偏多

13、B.季节性融雪量增多C.冻土融水陡增 D.农业生产引水增多18.有关小柴旦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增加了土壤水分B.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C.增加生物多样性D.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解析:第16题,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与本区域其他湖泊相比较”这一关键词,同一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是相似的,因此排除A、B。下渗作用小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不大,排除C。湖盆坡度小,水位略有变化,则湖泊面积就有较大变化,因此小柴旦湖面积变化尤为剧烈,其原因最可能是湖盆坡度小,D符合题意。第17题,510月为夏半年,柴达木盆地中北部山地降水较多,补给湖泊的水量增多,导致小柴旦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因

14、此A符合题意。5月以后,冬季的积雪基本上已经融化完毕,因此季节性融雪量增多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冻土在地下,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因此融水陡增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农业生产从注入湖泊的河流引水增多,会导致湖泊水量减少,湖泊面积不会增大,排除D。所以选A。第18题,小柴旦湖面积扩大,表明湖泊水位增加,湖泊水下渗增加,地下水位升高,从而增加了土壤水分,A不符合题意。小柴旦湖面积扩大,鸟类栖息空间增大,湖泊周围的浅滩增多,食物可能增加,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B不符合题意。小柴旦湖面积扩大,是因为补充的淡水增加,水中盐度可能下降,水域面积加大,生物存在条件改善,有可能增加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材料信

15、息表明,小柴旦湖为咸水湖,因此小柴旦湖面积扩大不会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D符合题意。答案:16.D17.A18.D(2019合肥一六八中学高考模拟)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碳排放,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淇河流域在自然保护、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种境下的碳储量和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920题。19.20052015年淇河流域碳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建设用地的扩张 B.耕地转化为草地C.天然林迅速恢复 D.农业灌溉区减少20.2015年后,对淇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恢复最明显的措施是()A.控制人类活动,自然恢复B.减少建设用地面积C.设置基本农田,维持稳定D.增加生态用地面积解析:第19题,据图,20052015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呈减少的趋势。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