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法”教学举隅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929484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法”教学举隅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诵读法”教学举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法”教学举隅(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诵读法”教学举隅曾几何时,“诵读法”孕育了一代代骚人墨客、名家泰斗!“诵读”, 它在中华教育史上的功效自不待说,但随着时代变迁和教育改革, 这一传统的教育方法经历了浮沉起伏,人们对它的看法也众说纷 纭。然而,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与反思,坚信若摒弃古人死读书、 不求甚解的弊端,“诵读”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关 键在如何实事求是地加以运用。赵普是苏教版七年级(下)第 一单元的一篇古文,笔者试图以此为例,谈谈“诵读”在教学中的 操作途径。一、预习感知,熟读成诵诵读,古称“讽诵”。最早见于周礼,郑玄注释“倍文曰讽, 以声节之曰诵”。“诵”即以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段玉裁说“抽 绎其义,蕴至于无穷”。他又解释:“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止 得其文辞,读乃得其意蕴”。可见,“读”不仅包括“诵”,还特别 侧重于内容的理解。诵读就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从而 以声传情,因声会义。曾国藩在家训中说:“须熟读古人佳篇, 先之以高声朗读,以倡其气,继之以密咏悟咏,以玩其味。二者并 进,使古人之声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诵读可谓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 法中强调:“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 能自然成诵才行。”有鉴于此,笔者教学赵普,首先让学生预习 感知,熟读成诵。因课文简短,这一环节安排半个小时。具体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