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851334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

2、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2.核实诊断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

3、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表1 某病特征表(共有患者例,起止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特征有此特征无此特征特征不明死亡 %住院

4、%体温 38 %体温 均数或中位数 范围A症状或体征 %B症状或体征 %C症状或体征 % Z症状或体征 %A发现%B % 某值 均数或中位数 范围抗某抗原IgM 阳性% 病原分离阳性 标本来源 A 病原% B 病原 %3.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要确定某事件是否已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根据卫生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也可与已有的疾病监测系统进行比较来确定,当病列数显著超过历史水平时,可做出初步判断。但应分析引起病例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和标准是否改变等。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

5、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4.建立病例定义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二个方面的信息:即描述流行病学的信息和患者临床表现的信息,前者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的信息,后者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检查和/或非特异性检查)。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例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可接受。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敏感的病例定义,以便发现尽可能多的病例;调查中期建议使用较特异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病因的研究;调查后期或调查结束后,应建立监测

6、用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进一步监测,评估突发事件控制措施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建立一种不确定的、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是很有好处的,如:确诊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在无实验室检测方法或实验室检测方法很难、很贵或有一些病例已被实验室确诊的情况下,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非常有用。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有以下好处:对不明原因疾病来说,可以避免武断的病例定义;分析数据时可使用既敏感又特异的病例定义;给不明原因疾病确定更加精确的临床表现;可用于评价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下以某学校麻疹暴发为例说明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

7、校的发烧并有皮疹,并且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的学龄儿童;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校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某学校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在疾病定义时决定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症状明显和不明显的比例是多少;是否有些很重要且很明显的或临床上能提示某病的症状或体征存在;哪种微生物学或化学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最简单、实用并可靠;是否接触过病人或高危人群;初次调查后到以后的随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是否能再次找到病人;如果某病需长时间的随访,除目前调查组人员

8、外,其他人员诊断病例是否简便易行;在初次调查中是否所有的病人必须做出明确诊断,或者只针对住院或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无沦你使用哪种标准,对所有被调查对象必须运用同一种病例诊断标准并保证没有偏倚。5.搜索病例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现。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

9、的工作,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在开展主动监测搜索病例时,通常可以先用搜索一览表把有关病例进行登记,再根据病例定义进行分类。搜索一览表的项目包括:姓名、姓别、年龄、住址、电话、病例定义中所需的项目、备注等,如表2。表2某病病例搜索表姓名姓别年龄职业住址电话体温出疹备注6.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描述资料,这项工作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其目的是阐明哪些疾病正在流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后三个方面就是流行病学中通常所说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三间分布)。从这三个方面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首先,

10、它为探索卫生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并确保阐明卫生事件及其基本因素;其次,这一方法用通俗易懂的基本术语提供了有关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最后,它可以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它方面可供检验的假设。6.1时间分布在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始终考虑到时间要素。暴发或流行的估计要求将特定时间的病例数与同期的预期病例数比较。因此考虑时间的时候,需要明确提出有关的时段或时期,弄清暴露和卫生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做好时间资料的来源及资料的处理。在进行时间分布的分析时,通常先要列出时间分布的表格,算出各时间单位(小时、天)的发病数,再画出流行曲线(图1)。流行曲线可用于描

11、述暴发可能的传播途径、流行的大致时间,比简单的病例线图要清楚得多。通常从一个简单的疾病发病时间图表中可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疾病的潜伏期是已知的,就能相对准确地区别点源暴露、人传播人或是两者混合传播。另外,如果流行在继续,你还可以预测可能发生多少病例。点源传播人人传播连续源传播间隔源传播图1 常见的流行病学曲线类型6.2地点分布描述流行病学的第二个要素是地区,地区特性可提示卫生事件的地区范围,并有助于建立有关暴露地点的假设。在暴发或流行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居住地(例如通过人口调查追踪)、工作地点、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有关资料。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更深入描述在这些地区活动的特殊资料,例

12、如在建筑物内部或办公室活动的详细情况,并需了解有关人员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有时疾病发生在社区中一个独特的地方,如果能观察到这点,对病原体和暴露特性则可获得大量的线索和证据。供水系统、牛奶供应、垃圾处理排出口、风向、建筑物间的气流以及传播媒介的生态习惯在传播微生物或病原体和确定疾病的危险人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把病例按地理特征描绘成图,则可能说明其潜在暴露因素的来源和途径,另外,它可以帮助鉴定传播媒介或途径。6.3人群分布按人群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的目的,在于全面描述病例特征,并发现病例与普通人群的不同。这将有助于提出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宿主特征,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以及传染源、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

13、假设。分析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想收集所有与人群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暴露因素是不可能的。不过,对疾病宿主、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你将获得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7.建立并验证假设假设是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或推测暴发或流行的来源,假设必须建立在研究设计之前,通常会考虑多种假设。一个假设中可以包括以下几项因素:危险因素来源;传播的方式和载体;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

14、;高危人群。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特点);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注意:注意现场的观察;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请教相关领域和专业的专家。值得指出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建立假设的难度是很大的,必须仔细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致病的暴露因子。换句话说,必须从病人的既往暴露史找出可能致病的因子。如果病人和非病人既往暴露史无明显差异,则要建立另一种新的假设。这就要求具有想象力、耐力,有时还要反复调查多次后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8.采取控制措施应根据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预

15、防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和保护易感/高危人群,最终达到控制、终止暴发或流行的目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即在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当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以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出简单的控制和预防措施。这么做主要有两点原因:如果只顾调查寻找致病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9.完善现场调查为了完整、准确地评价流行或暴发的流行特征,需要找出更多的病例,更好地确定流行强度或评价一个新的检验方法检出病例的技术,因此可能需要一个更详细的研究。使现场调查更完善,最重要的是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得到更准确及真实的受累及的人数,即提高有关分子和分母的质量。例如血清学调查和较完整的临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