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84359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 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知识点梳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 学科。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 研究的主要范畴。 教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

2、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2)发展时期(

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教科书。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知识点梳理1. 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

4、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 5 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 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期指14、15岁至17、18

5、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 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 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 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

6、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 束缚。(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 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4)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 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 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

7、异,就是最近发展 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 平.6。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 心理特征。(1)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 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2)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

8、响人格的发展。7。自我意识的发展(1) 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 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2) 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 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中学 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 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

9、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2) 智力差异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 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 体差异和群体差异.(3)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 学习方式。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

10、段。9.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 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特征差异,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 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 顺从型。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 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心理发展的含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11、理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埃里克森人格发 展理论以及中学生自我意识特点。难点:中学生的认知差异、性格差异及相应的教育意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学习的实质与类型、联结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学习理论。知识点梳理1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 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 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2。学习的一般分类3。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

12、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 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1)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 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学习分类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 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 学

13、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 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 件)的影响。(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 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他提出了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 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

14、,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 任务相关联。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 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 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 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 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 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学习的类型、桑代克的尝

15、试一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苛勒的完形一顿 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难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动机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知识点梳理1. 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 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 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2) 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