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84259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1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2、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答案:B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答案:B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解析:反射活动的形成必须有完整的结构

3、反射弧;同时也需要外部的刺激;而反射活动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答案: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答案:A5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

4、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答案:C6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

5、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图甲图乙图丙(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h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g传到h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h传到g的原因是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解析:(1)甲图中f为感受器,乙图为突触结构,可作为甲图中d的放大图。(2)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3)兴奋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

6、故刺激丙图中b点时,a、c、d、e处均可产生兴奋。答案:(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c、d、e A级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感受器都能产生兴奋,兴奋经过反射弧传导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所以A项正确。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不在同一部位,不属于同一器官,所以B项错误。神经中

7、枢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所以C项错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大脑,所以D项错误。答案:A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解析: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缩乎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答案:C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

8、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外流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解析: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答案:C4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解析:“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答案:A5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释放

9、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相同解析: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不需要跨膜运输;突触后膜是树突膜或者细胞体膜;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两个细胞直接接触识别,而两个神经元是通过递质间接进行联系,二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失活,否则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答案:C6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10、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因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症状。答案:A7下图为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膜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神经递质可被识别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若此图是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

11、通过结构由A侧进入B侧解析:由图知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静息时,K外流导致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A面为细胞膜外侧;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导致的,故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由A侧进入B侧。答案:C8人们反对生化武器,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巨大。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迅速分解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突触B使突触后膜选择透过性丧失C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有利于神经元迅速合成新的乙酰胆碱并

12、贮存在突触小泡内解析: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起作用之后会迅速被分解掉或被移走。如果生化毒气能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会使乙酰胆碱持续地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C9(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

13、。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正确。答案:A B级能力训练10.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图1图2解析:C点刺激传至B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即由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A处传导,传至A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

14、针向左偏转。答案:C11如下图中图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1)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段。解析: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Na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答案:(1)a静息c动作(2)通透内b12(2016江苏卷)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及含量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及含量成分含量/gL1NaCl6.5KCl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1葡萄糖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其Na/K比与体液中_的Na/K比接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