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842365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5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我们会贴春联、放烟花、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穿新衣、收压岁钱。下列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1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致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清扫,干干净净

2、迎新春。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倒霉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腊月28日中午,周家的团年饭菜端上餐桌后,罗婆婆给饭碗里添一点点米饭,将一双筷子搁在饭碗上,在酒杯里酙了一口酒,这些是供一房的长辈亡人灵魂回来团圆过年的食物。

3、传说这些叫了阴间列祖列宗吃过的饭菜禁止给人吃,忌给狗猫吃,如果吃了将会失去局部记性。收拾好这些废物后,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团年饭。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桔祥如意的意思。祝大家度过一个高兴的春节。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2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规矩也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我大喊道:“贴错了,贴错了。你把它贴反啦!爸爸不紧不慢的答复道:“没贴错。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却解释道:“将福字倒着

4、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着贴表明福倒(到)了!哦,原来如此,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呀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来源于年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有了放炮,穿红衣,贴春

5、联的办法驱赶年兽。这才得以平静,尔后这个办法就流传开来了,直到今日。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原来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问爸爸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倒霉,这是好兆头呀!这就是我家乡热闹的春节。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3春节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在外工作的人们回家乡团圆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脚步越来越匆忙。“二十四,扫房子,这一天,春节的序幕慢慢开启,而扫房子寓意着把一年中不快乐的事情都“扫掉,只留下高兴和幸福。这一天,我们全家出动,开始大扫除,爸爸负责扫地和拖地,妈妈负责吸尘,我那么负责擦窗户。分

6、工好后,大家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开始劳动,一片忙碌景象。不久,大扫除完成了,整个房子也干净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有着满满的成就感。转眼就到了腊月三十,我们把去年老旧的沾满灰尘的春联撕下,换上前一天刚买的崭新的春联,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总把新桃换旧符。红彤彤的春联,给我们家增加了喜庆的氛围。这天,我们还有守岁的习俗,老人守岁是叙述对时间的珍惜,年轻人守岁是希望自己的父母长命百岁。看着精彩的春晚,我们全家人等候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年中最后的时光。正月初一,我们没有出门,早上妈妈端来了素饺子,还告诉我们,其中一个里面包了硬币,谁要是吃到了,一年都会桔祥健康。我带领盼望的心情慢慢吃着

7、,忽然,感觉到嘴里有一个硬东西,一看,正是那枚硬币,我十分开心,爸爸妈妈也投来欢喜的目光。正月初二,我们穿上新衣服,去给姥姥拜年。“新年好!刚到姥姥家,我们就大声喊道。“新年好!你们来啦!厨房里的姥姥对我们说道。刚进门,阵阵香气就扑鼻而来,原来是姥姥提前把所有食材都准备好了。鱼、肉、虾,各种好吃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看得我直流口水。我乐呵呵地跑前跑后,帮姥姥端菜、烧锅,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午饭就做好了,“新年高兴!大家共同举杯,迎接春天的到来。家乡的春节,给我们带来祥和、团圆,也让我们感到开心和高兴!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4春节是个热闹不凡的节日,也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更是我们小孩子们期待的日

8、子,因为我们可以穿新衣,拿红包.还有那鞭炮的声音,那饺子的味道,也深深的吸引着我。大年夜的晚上,我刚吃过年夜饭,就听见外面“碰碰碰的声音响个不停。我连忙出去一看,只见天空中的烟花就像各色的星星一样,不停地眨眼睛。有的烟花像几颗流星,闪着耀眼的光荣,在漆黑的天空上一掠而过;有的烟花像闪亮的.照明弹一样,把天空照的亮堂堂的,这些漂亮的烟花呈现在我眼前,好美啊!我连忙叫爸爸也给我放。爸爸拿出烟花,放在外面的空地上,点燃导火线。哇!真不敢想象,原来烟花绽放是这么美丽和神奇,简直就是一幅五彩的画!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奇形怪状的烟花络绎不绝地在天空绽放,让我和爸妈看得眼花缭乱。接下来我最快乐做的事就是贴“

9、春联!今年的春联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因为今年的春联是我自己写的,“x年事事如人意,x岁时时报福音,妈妈说春联都是桔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过上高兴幸福的日子。我们全家一起装饰屋子,在客厅里,我挂了一个红艳艳的小灯笼,爸爸又在别的屋子里挂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灯,一闪一闪,一亮一亮,有的是小礼物形的,有的是花骨朵形的,还有的带领细细的尖儿。它们有的红艳艳,红得像冬天的糖葫芦一样,有的黄澄澄.。我心想:“新的一年来临了。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能更进一层楼。初一,初二我们就要各家走访亲戚,四处问好,拜年,串门子。我起床后,先向爷爷奶奶拜年,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然后爷

10、爷奶奶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我,代表岁岁安全。拜年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叙述祝愿的一种方式。春节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盛民风民俗,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短少的地位。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按照荆门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腊月到了冬至就开始腌菜:将鱼肉蔬菜撒上盐和各种调味品静置几天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就腌好了,就算是一件过冬的必需品。也给春节的到来拉开了序幕。二十四过小年,要给孩子买些鞭炮等花哨的小玩意儿。于是,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着办置年货,年味便浓了起来。二十五到腊月三十,人们开始吃团圆饭。吃团圆饭前家里要进行大扫

11、除代表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贴春联,准备各种特色美食,祭祀祖先,然后才能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除夕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大家开始吃年夜饭,上菜时都有些讲究,即使是再穷的人家至少都不能少了一盘鱼和一盘豆腐,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鱼),不至于亏空,年年都还过得去。而豆腐寓意着一清二白,家里清静太平。吃完年夜饭,就要迎灶神,然后翻开电视看春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黄历了。在初一的黎明到来之时,一般都不睡觉,除了年纪特小的孩子,这就是守岁,今天如果小孩要睡觉就要在他们的枕头下放个红包,里面还装有压岁钱,据说可以让他们不受年的怪物的侵袭。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鞭炮,意味着辞旧迎新,然后大清早开始家家户户拜年。

12、客人来拜访主人,客套、问候之后,主人会端茶送水上点心,结果是客人刚小坐片刻就有新客人莅临。于是旧客告辞,新客落座,可马上又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好又鞍前马后地服侍,这样一天下来,真让主人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又过了十几天就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就是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安康。元宵节过后,店铺就新开张了,学生就又上课了,大人们也上班了。于是,我们荆门热闹的春节就在一片欢笑声中来,在一片忙碌中过去了。家乡的春节7年级作文怎么写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初一作文范文5篇 ?家乡的春节初一作文5篇范文 ?家乡的春节初一作文5篇 家乡的春节初中作文5篇 2022家乡的春节初中作文怎么写5篇 2022家乡的春节初中作文范文5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范文5篇 我家乡的春节初中作文600字5篇 2022家乡的春节初中作文5篇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00字10篇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