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839036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V漆的常见问题及可行性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V漆的常用问题及分析 一、附着力问题1、基材与底漆附着力问题。一般浮现基材与底漆附着力不好,重要因素有如下几种:(1)基材油脂过重,建议使用水性附着剂或油性附着剂,一般状况下都能得到改善。(2)基材含水率过高,基材含水率一般不能超过12%,否则易引起基材变形,导致漆膜破裂、附着力不好、漆膜脱落及漆膜表面白雾状等。水分超标过大应重新干燥基材。(3)素砂机的因素:在素板砂光工序当中,应注意的是基材纤维十分紧密的板材(如松木类)不适合过于抛光,否则会引起基材与底漆附着力不抱负。(4)固化限度:在UV涂料固化时应注意:头道固化应合适(不粘砂带、用手指甲划有白痕),否则会引起附着力不抱负或影响底漆的柔

2、软性。、油漆层间附着力问题。()淋前辊加色过深或色精含量过大,层间附着力不好较多表目前底漆与面漆之间,如颜色过深会吸取大量的紫外光引起固化不彻底,而导致底面脱落。建议在底漆上分遍加色,且一定要注意紫外灯光的能量。(2)底漆固化与砂磨。底漆的固化限度在生产过程中十分的重要,如固化不好,容易引起整体附着力不好,若固化太过,会导致砂磨效果不好,引起底漆与底漆的层间附着力不抱负。一般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固化后不粘手,指甲划有白痕,砂磨后对光看底漆无明显亮光及痕迹。二、平整度问题1、素板基材的砂光:涂装好的地板对着光能看见一道道横向的波纹(用手可以感觉到),很大限度上是由于素砂机(重砂机)的问题,应调节

3、设备。、底漆涂布量过大,固化太过,砂底不平整,这种现象比较容易辨别。底漆辊痕明显时,底漆加温,变化底漆粘度,调节底漆涂布量,延长底漆流平时间,调节砂光机及灯距、线速等来改善平整度的问题。3、面漆流平:面漆一般不大存在流平不好的问题,但冬天生产过程中,环境温度过低也会产生平整度不好的现象,一般冬天红外流平的温度不适宜过高,超过淋幕机回流温度10以上会浮现其她问题(如橘皮、收边等)。三、气泡问题生产过程中气泡问题最常用,引起气泡的因素也有多种,最容易浮现的问题有如下几种:1、温度:水温不适宜过高(d0,过高容易产生沉淀,而沉淀物又极象小的气泡),一般建议水温在5之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加温,油槽中油温

4、达到5左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晚上不生产时,水温要回到0-左右,第二天生产前应提前加高水温,具体提前加温时间应根据设备加热性能而定。2、循环及泵速:一般淋涂漆在使用前应通过一段时间的循环消泡,开始循环时应注意油槽中油温低于45如下时,最佳不要循环,由于循环时会产生某些气泡。温度过低,不利于消泡(油温达到48-50左右开始循环较好)。泵速的高下也十分重要,因泵速过快而产气愤泡有如下几种因素(1)泵速过快引起泵压过高,油漆进入淋幕机中冲过壁面,产气愤泡;(2)回流过大,回流的油漆冲过不断产生的气泡;(3)淋幕机箱内压力过大,淋幕刀口冲过产气愤泡。泵速过高会浮现上述问题,泵速过小又容易引起不成幕或断

5、幕。泵速的高下应根据回流口的油漆回流量拟定?(回流口能看得见有少量回流为佳)。因泵速过高或油温过低循环产气愤泡应静上一段时间,以利消泡。、涂布量:涂布量建议90g00g/,涂布量太少容易浮现状似小气泡的颗粒点,这是由于较长时间没清洗油槽,由油槽中的沉淀及微小灰尘、杂质所致。4、底涂的封闭:封闭不充足或砂磨过度也会浮现气泡应合适调节底漆的涂布量及砂磨限度、设备因素:(1)油泵,一般是油泵长时间运转后密封套浮现大的间隙和偏心所致,应准时更换油泵密封套;()除尘,一般是由于除尘管道不畅,除尘管道有破损,除尘机毛刷砂不到。应检查更换有关设备。四、橘皮问题、淋前辊色精含量过大:由于色精跟UV产品存在本质

6、上的区别,色精不参与UV的固化。一般出目前淋前辊加色工序上,极容易导致橘皮及底、面脱落的现象。如果是上述因素引起的橘皮,应加入一定的加温过的油漆减少色精的含量。2、淋前辊涂布量:淋前辊的涂布量不适宜8g,否则会浮现辊痕,看似橘皮现象的产生。3、底漆的砂磨与涂布量:最后一遍的涂布量过大,且砂磨不平会产生辊痕,也能引起看似橘皮现象的产生。最后一道底漆加色后在不太适合砂磨的状况下,涂布量应严格控制在1 g/如下,且应注意固化限度,固化过度容易浮现底面脱落。、淋前辊温度:在冬天及环境温度过低的状况下,淋前辊油漆应合适加温,否则温差过大会浮现淋前辊油漆收缩而产生橘皮现象。五、跳幕问题跳幕的状况判断相对较

7、简朴,一般是由于油漆被污染或油温过高所致。污染一般都是在更换油漆或新设备的油槽、油泵清洗过程中不彻底,油泵、油槽具有油污或其她污染物以及清洗油槽时用的清洗剂没完全挥发所致。油温过高或淋幕刀口太紧,引起淋幕太薄也会引起跳幕。六、丰满度问题丰满度重要取决于基材与底漆的涂布量。基材构造不紧密,木纹间隙太粗的木材应充足打底填充,并在基材上保存尽量多的底漆,否则会影响产品的丰满度,严重的还会浮现暴筋、起丝影响产品的外观及使用性能。七、辊涂应注意的几点辊涂操作相对简朴,除注意以上所述附着力及填充外,淋辊时应注意:淋完面漆放置的时间不适宜太久,淋辊接连操作为佳。如设备因素不能持续操作时,应在淋涂面上充足打磨

8、,否则会浮现小的白色斑点,影响表面效果。辊漆表面的粗细取决油漆自身的性能、涂布量的大小。同一品种的油漆,涂布量越大,表面手感越粗,光泽度也会随着涂布量的增长而相应增高;涂布量越小,表面手感越细,光泽也会相应的变低。八、总结:在V涂料的使用过程中,如前言所叙,会随着基材、环境、设备、操作措施以及客户的规定浮现多种各样的问题,可以说变数极大,在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现象,如上述条件的变化,虽然问题的表面现象有相似或相似之处,但解决问题必须仔细观测和分解,只有找出问题的因素,才干找出解决问题的主线措施。 1、流挂:流挂现象是在喷涂后烘烤均化阶段最容易浮现的一类弊病,在垂直涂装中最易流

9、挂,它的形状像小水珠同样沿着边角垂直流淌,形成的表面缺陷。因素分析:原漆的粘度太低、工件离喷枪距离太近涂膜过厚,线速度太慢是导致流挂的重要因素。解决措施:提高涂装粘度、增长固含量,提高溶剂挥发速度:调节喷枪距离和出油量、调节线速度、减少涂装膜厚和烘烤温度。2、针孔:面漆上的气泡形如麻点、中间有小孔、象针扎同样密密麻麻的凹于涂层表面。因素分析:面漆喷得太厚(特别是施工粘度偏高,更易导致面漆喷得太厚),气温急剧下降,助剂、或溶剂配比不合理是导致针孔的重要因素)。解决措施:增长开油比例以减少粘度,减少涂装膜厚、调节溶剂挥发速率,提高红外流平温度或者给UV漆加热,放慢UV流水线速度都可以解决针孔问题。

10、、雾光:高光UV面漆固化后有一层像雾同样的表面缺陷,这种问题在单液黑底上最容易浮现。因素分析:、溶剂挥发太快、温度和湿度偏高是导致雾光的重要因素,溶剂挥发太快使UV表面吸水、油水不混容。如果V漆溶解力太强或底漆耐溶剂性偏差,底漆未干透,也易使漆咬底漆,也容易导致失光。 解决措施:、调节溶剂挥发速率。B、调节UV漆和底漆配方,将底漆烘干且合适减少涂膜厚度,使底漆在短时间烘烤时相对会干得透一点。4、鱼眼:鱼眼又称凹陷,它一般呈现出圆形凹痕、边沿凸起、看上去就像鱼的眼睛。因素分析工件表面和环境不干净,压缩空气不干净所导致。 解决措施重新清洁待涂装的工件和环境、检查压缩空气过滤系统与否正常。 塑胶UV

11、涂料常用问题一、附着力不佳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涉及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互相溶解,渗入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伙用,因此规定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影响附着力的也许因素:1、底漆硬度高:涂装后放置时间太长,干得太透;铝粉漆的铝粉含量偏高都是影响层间附着力的重要因素。2、U面漆因素:树脂和单体自身的粘附性不高;或配方设计时官能度偏高导致自由基聚合反映时体积收缩太大(特别

12、是涂膜太厚时体积收缩影响附着力的现象更明显);或U固化不彻底,没有形成足够长的分子链。溶剂偏弱或挥发太快、导致对底漆及塑料底材的二次溶解力不够。表面张力太高,不能对底漆充足润湿和流平,配方设计不合理。解决方案:1、调节底漆的硬度,提高底漆烘烤温度延长烘烤时间。铝粉含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畴,使用和UV配套的底漆系统。2、控制好UV涂膜的体积收缩,调节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速率,调节膜厚、引起剂用量和灯功率,重新选择原材料和调节配方。二、硬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硬度的定义:涂层的硬度一般是指涂膜表层的铅笔测试硬度,其测试成果重要取决于涂层自身的硬度,同步也与涂膜的韧性和表面滑爽有关。 影响硬度的也许因素

13、:底漆硬度和涂膜厚度;所选用主体UV树脂的构造和官能度,单体官能度越高硬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厚涂时附着力易差;配方的最后固化转化率规定UV固化时能量不不不小于0mc;涂层中丙稀酸双键的交联密度;UV线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UV曝光能量以及干膜厚度。可行的解决方案:调节底漆硬度;调节面漆配方增长交联密度,但不能太高,以硬度不小于H为好;增长涂膜厚度,控制在-40um;增长曝光强度,但不适宜太高,否则官能团太多,交联点太多,体积收缩太大,厚涂时附着力会变差;调节红外流平温度和时间,使UV漆中溶剂在红外流平时要充足释放后再进行紫外光固化,但红外流平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也会导致UV漆咬底漆而减少整个涂层硬

14、度。三、针孔和麻点形成的因素与解决方案外界因素:环境中灰尘太多;物件表面没有解决干净 (灰尘、油污、静电等);底漆涂装工艺缺陷、细度不够或反粗。涂装因素:配方体系中过滤不干净或搭配不合理,体积收缩太大,涂膜的润湿铺展性不佳,易形成局部团聚,导致麻点产生;稀释剂的溶解力不够,溶剂挥发后期有不相容物析出;喷涂粘度过高,一次涂膜太厚引起的针孔,或者是助剂使用不当,底面的微小气泡上升而没有破裂。 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喷涂车间的无尘级别;对素材除油除蜡,用静电枪除尘;保证底漆的细度,色漆控制在1微米如下,银粉漆控制在3微米如下,平衡底漆的膜厚、平整性和遮盖力;调节配方的相容性、固化速率和体积收缩,引入大

15、分子量的体积收缩小伸展性较好的树脂;控制稀释剂的溶解力和挥发梯度,做到溶解力、挥发速率和咬底性的三方平衡;调节助剂的合理搭配,做到润湿、流平、消泡性能三者平衡。四、涂膜泛白因素与分析也许因素:1、光固化涂装环境湿度太高,曝光时表面凝结有水份;、底漆线温度太高,底漆线稀释剂挥发太快,挥发时水份落在底漆表面而泛白。 解决方案:1、涂装环境的湿度尽量控制在不高于80;应在40%-70,温度20-30 ;2、减少溶剂的挥发速度,减少涂膜厚度。五、手印的形成因素与分析手印来源于人体的汗液和小分子迁移的结合,重要有如下几种:、UV涂料固化过程中残留的小分子丙烯酸酯单体;2、引起剂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硅助剂迁移到表面的作用;4、总体来说人体汗液没法解决,只能从配方上去想措施;单体的选择很重要,特别是单官能团单体;注意涂层曝光的固化限度和转化率;引起剂的搭配用量合理选择表面张力低和耐污性好的助剂。缩孔的形成因素与分析1、被涂物表面有油污或表面有蜡和灰尘,涂装时局部表面张力过低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