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93036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花溪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一、2011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开创着花溪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坚持抓好综合经济的运行管理,发展速度和创先进位实现双提升。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8.8亿元,同比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4.5亿元,增长31.5%;财政总收入完成11.1亿元,增长3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亿元,增长49.

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9亿元,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6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318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08元,增长26.1%。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开局。(二)坚持抓好三次产业的并进发展,产业转型步伐正在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91亿元,增长4%。完成村寨串户路建设160公里;完成4个农村清洁工程;完成大中型沼气池12个;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24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4个,解决2.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减少贫困人口4242人。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9.24亿元,增长26.1%

3、。工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化工、机电装备、建材、制药和食品五大主导产业提速增效。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64亿元,增长14.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3.92亿元,增长55.3%,旅游接待人数1541.82万人次,增长40.5%。建成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天河潭和青岩古镇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创建工作。物流业加快发展,西南物流中心、改貌货运场基本建成,贵阳国际汽贸城一期、花溪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五里冲市场整体搬迁。(三)坚持抓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带头招商,重点落实重大招商项目6个,总投资233亿元,5个落地开工建

4、设。全年引进内资新建项目49个,完成市外到位资金24.1亿元,增长84.9;直接利用外资2573万美元,增长292.8%。成功引进碧桂园等全国500强企业。出台了花溪区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实施方案、花溪区农房确权试行办法,完成首批14个试点村寨的1109户农房确权工作。加快推进省级“整村推进”试点区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区工作,累计投入3616万元,建设通组道路、人行步道等涉及35个村的39个项目,在5个乡镇6个村寨建设70个文化广场、路灯、排污设施。(四)坚持抓好城乡建设的统筹兼顾,宜居的城镇建设体系正在完善。完成新一轮花溪城市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花溪区城

5、乡一体化规划、花溪区村庄布局规划,在全市率先完成27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速开展溪北片区、洛平片区、桐木岭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富源南路、沪昆铁路建设项目拆迁工作,完成了将军路、霞辉路、行政新区周边等城市主干道无障碍整改工程和城市中心片区污水管网改造,主城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三创一办”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完成公园大门、湿地公园周边部分房屋立面改造,完成孟关小西寨村庄、青岩镇北街村姚家关村庄整治工作,完成湖潮乡磊庄村房屋立面整治工作,完成高速路沿线1500户房屋立面整治。(五)坚持抓好民生的保障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创业项目11个,新增城镇就

6、业3194人,城乡统筹培训2103人。惠民医疗政策覆盖率达100%。列入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76974人,参保率达82.49%,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1928人,参保率达43.19%。完成电杆厂0.84万平方米168套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新增租赁补贴保障户1783户。(六)坚持抓好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正在增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个,完成71所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改造工程,全面启动花溪六中、蔡冲学校校安工程和花溪二中、南溪学校薄改工程项目以及花溪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青岩贵璜中学、青岩中心完小搬迁工程项目。区人民医院成功创

7、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区中医院顺利通过省级中医药质量管理检查,溪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孟关乡卫生院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卫生院,青岩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卫生村寨巩固率达100%,辖区市级卫生达标单位巩固率达95%。完成高坡乡和马铃乡两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贵筑、溪北、清溪3个街道、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综合竞争力不强,与其他条件较好的区、市、县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园区发展才刚刚起步,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8、,受基础设施不完善、用地指标趋紧等因素制约,深化建设的难度加大;三是,缺乏稳定的骨干税源,财政增收的后劲不足,改善民生、支持发展的能力不强;四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五是,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亟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二、2012年经济发展展望2011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总路径,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围绕“生态区、旅游区、文化区”的发展定位,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城建扩区、科教兴区、旅游活区”的“五大战略

9、”,着力在“绿色产业、宜居城镇、自然生态、科教文化、社会民生、政府效能”六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把花溪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加大结构调整,在提速绿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深入实施“三大生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打造绿色花溪,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一是加快生态都市农业发展。抓住国家支持贵州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完成“三环线”内种植结构调整20044亩。在种养殖、蔬果培植、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项目,建立“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推进“花溪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巩固提升黔陶万亩香葱、青岩万亩黄瓜

10、豇豆、麦坪万亩经果林、党武湖潮万亩辣椒、湖潮万亩蔬菜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示范基地。完成高坡乡、马铃乡两个贫困乡的“减贫摘帽”,全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9300人。二是加快生态新型工业发展。进一步明晰园区功能定位,加大政府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园区现有企业为先导,强力推进六大园区的规划建设。按照“先下手为强”的思路,先行引入江苏IT产业等重大工业项目,发展高新技术。立足我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继续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通过特色产业的扩张,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发展。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启动实施天河潭、青岩古镇5A创建申报工作,主办、协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1次以上,举办

11、主题旅游推介活动1-2次,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850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22亿元。以改貌片区物流、西站片区物流、石板片区物流为载体,加快谋划、引进和规划建设无水港,推进花溪国际商贸物流园、西南粮油加工及仓储物流配套园区建设。以花溪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建设。启动贵阳国际汽贸城二期,完成花溪大道沿线汽车市场关闭搬迁工作。启动明秀宾馆四星级酒店、合作银行五星级酒店、洛平水库片区五星级酒店建设。(二)推进城乡统筹,在宜居城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推进生态新城建设。要按照把花溪最终打造成为聚集人口100万人左右的总体目标,结合贵阳市“二环四

12、路城市带”和“三区五城五带”的大规划思路,强力推进大学新城、青岩新城、孟关新城、天河潭新城、十里河滩新城“五座新城”的规划建设。二是加大城乡建设投资。发挥花溪生态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及五座新城指挥部的作用,强力推进省、市、区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要突破200亿元。三是加强城市常态管理。继续巩固“三创一办”工作成果,加强城市整治,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将创建工作常态化。四是抓好城乡统筹发展。用好、用活贵州省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这块“金字”招牌,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共享公共产品投入及建设。(三)加强生态保护,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一

13、是加大生态治理。强化环城林带、两湖一库花溪片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大力实施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加快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有序启动栗木水库、翁岗水库、红岩水库的规划建设。二是发展低碳经济。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贵阳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机遇,储备、申报一批循环经济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构建产业生态循环体系、资源循环体系、绿色消费体系。(四)发展科教文化,在做强文化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校地共建计划,加强与区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开发合作。通过积极配合支持,2012年完成贵州花溪大学城一期和贵

14、州大学扩建工程一期建设;启动贵州花溪大学城二期、贵州大学扩建工程二期、贵州民族学院扩建工程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建或改扩建高中1所,新建农村寄宿制初中4所,力争完成清华中学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加快花溪职校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争创省级示范职业学校。二是发展文化产业。依托贵州花溪大学城,支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宣传、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引进江苏IT产业,加快规划建设花溪大学科技创业园,扶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启动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花溪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建成花溪区资料专题图书库。(五)注重民生改善,在

15、构建幸福花溪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大城乡就业扶持。继续以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加大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大力实施就业工程、创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3590人。二是加强卫生计生工作。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巩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等工作,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围绕“双降一升”目标 ,扎实推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确保贵阳市居住证办证率达80%以上。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力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实现养老保险扩面2035人,医疗保险扩面1485人,失业保险扩面1485人,工伤保险扩面1485人,生育保险扩面1485人,居民医疗扩面4600人。四是建设安居工程。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作为我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民心工程”,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完成林东矿业集团蔡冲煤矿棚户区、花溪机械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00套、11万平方米。五是打造和谐花溪。纵深推进“平安花溪”创建活动,加强物价稳控力度,加强生产安全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指标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