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91089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双基限时练【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化学学习资料双基限时练(十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基 础 强 化1.将纯锌与纯铜按下图所示的方法插入同浓度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解析甲中构成了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2HCl=ZnCl2H2,原电池的构成加快了反应速率;乙中仅发生置换反应:Zn2HCl=ZnCl2H2,所以C项正确。答案C2利用金属A(活泼性比氢强)和石墨棒B构成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关于此装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为正极,B为负极B导线上

2、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从ABC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DB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解析A为负极,B为正极,电流方向从BA,A失去电子,A极质量减小,在B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成为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答案C3铜板上铁铆钉处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此过程中还涉及反应:4Fe(OH)22H2OO2=4Fe(OH)3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解析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A项错;电化学腐蚀过程中生成的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B项正确;该装置中铜为正极,被保护起来,C项正确;此过程中电子从负极Fe流向正

3、极Cu,D项正确。答案A450 mL 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蒸馏水B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C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D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解析加入蒸馏水或NaCl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反应速率应减慢;加入盐酸,生成H2的总量增加;加入CuCl2溶液,因发生反应ZnCu2=Zn2Cu,形成CuZn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答案D5现有M、N、P、E 4种元素的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在水溶液中,MN2=M2NP2H2O(冷)=P(OH)2H2N、E相连浸入稀H2SO4中,电极反应为:N2e=N2,2H2e=H2。判

4、断它们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M、N、P、E BP、M、N、ECM、N、E、P DE、P、M、N解析由可知还原性:MN;由可知还原性:NE;而P能与冷水直接反应,故P的还原性最强,由此可得还原性:PMNE。答案B6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选项MNPAZnCu稀H2SO4溶液BCuFe稀HCl溶液CAgZnAgNO3溶液DZnFeFeSO4溶液 解析由题意可知,M棒为正极,N棒为负极。C中Ag(M棒)为正极,Zn(N棒)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Zn2Ag=2AgZn2符合题意。答案C7将两极质量相同的铜棒和锌棒

5、,用导线相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后干燥并称重,两棒质量相差6.45 g,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0.1 mol B0.2 molC0.3 mol D0.4 mol解析负极:Zn2e=Zn2,Zn失去2 mol e减重65 g;正极:Cu22e=Cu,Cu2得到2 mol e增重64 g。两极质量相差:65 g64 g129 g,现在两棒质量相差6.45 g,应转移0.1 mol e。答案A8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流向;相连时,为正极;相连时,上有气泡逸出;相连时,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

6、序是()A BC D解析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流向,说明为负极;相连时,为负极;相连时,上有气泡,说明为负极;相连时,的质量减少,说明为负极。综上所述可知,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项正确。答案B9如图所示。(1)在银圈和铁圈(用细塑料棒连接)的连接处吊着一个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然后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将(1)中细塑料棒取下,使银圈和铁圈接触,连接处吊着一个绝缘的细丝,调整圈的大小,使之平衡,然后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其原因是_。解析(1)滴入CuSO4溶液,FeCu2=CuFe2,生成的Cu的质

7、量大于消耗的Fe的质量,故铁圈向下倾斜;而Ag不与CuSO4溶液反应,其质量不变。答案(1)铁圈向下倾斜(2)银圈向下倾斜银圈和铁圈形成原电池,银圈做正极,铁圈做负极质量减轻,在银圈上析出铜增重10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试回答以下问题:(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锌片上有气泡,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见图A),可观察到铜片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图B),组成一个原电池,负极为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500 mL 2 molL1的稀硫酸溶液,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C,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当在标准状况下

8、收集到11.2 L的氢气时,则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c(H2SO4)_molL1,c(ZnSO4)_molL1。解析(1)铜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用锌铜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溶液中的H放电生成氢气。(2)发生总反应:ZnH2SO4=ZnSO4H2,已知生成氢气0.5 mol,消耗H2SO40.5 mol,生成ZnSO4 0.5 mol,c(H2SO4)1 molL1,c(ZnSO4)1 molL1答案(1)没有锌2H2e=H2(2)11能 力 提 升1.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和少量氯化钠、水等。在“热敷袋

9、”使用前,用塑料袋使之与空气隔绝;使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袋内有许多铁锈生成。(1)“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利用了铁发生了_反应放出热量。(2)碳粉的作用是_。(3)氯化钠的作用是_。(4)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正极:_;负极:_。解析铁屑、碳粉与NaCl溶液形成了原电池,铁屑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碳粉作电池的正极,O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答案(1)氧化(2)作原电池的正极(3)电解质(4)正极:O22H2O4e=4OH负极:2Fe4e=2Fe2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

10、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Al、Mg稀盐酸偏向Al2Al、Cu稀盐酸偏向Cu3Al、C(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Al、Mg氢氧化钠溶液偏向Mg5Al、Zn浓硝酸偏向Al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填“是”或“否”)?_。(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铝为_极,电极反应式:_。石墨为_极,电极反应式:_。电池总反应式:_。(3)实验4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_,理由是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_。解析在原电池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材料

11、作负极。在稀盐酸中的活动性MgAl、AlCu。由实验1和2可知,原电池中电流计指针是偏向正极。 在实验3中电流计指针偏向石墨,由上述规律可知,Al是负极,石墨是正极。化学反应是Al失去电子被氧化为Al3,盐酸中的H得到电子被还原为H2。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Mg,则Al是负极,Mg是正极。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Al,Zn是负极,Al是正极,所以在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答案(1)否(2)负2Al6e=2Al3正6H6e=3H22Al6HCl=2AlCl33H2(3)负极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MgAl3e4OH=AlO2H2O(4)Al在

12、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Al, Al是原电池的正极(5)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电解质溶液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两种)。(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V6_,V9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