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90094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课前预习】1. 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2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

2、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显然是其它书难以望其项背的,因为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一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册子。这本页数不多,文辞也简单、朴素的自然哲学随笔是奥尔多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作者土地伦理思想的精髓。书中

3、的文章,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不熟悉书中所描写的地方的读者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读者。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很多读过沙乡年鉴的读者,觉得在这本书中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就是那只垂死的老狼。同时,它也是令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幡然醒悟、毕生难忘一只狼。为什么这只狼能有如此魔力,让这么多人难以忘怀?非常有幸我们今天要学的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说的正是这只狼!3诵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嗥叫( )驯服( )蔑

4、视( )迸发()湍急( )艾蒿() 疲惫( ) 饿殍( )蜿蜒( )毛骨悚然( )4释义拾遗:蜿蜒:蠕动:饿殍:无动于衷:毛骨悚然:5. 搜集关于狼的成语: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引狼拒虎 狼前虎后 鬼哭狼嚎 狼奔鼠窃声名狼藉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杀狼?(多媒体)阅读文本并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狼的存在意

5、味着恐惧、不祥、死亡,意味着利益威胁、人狼的较量。“在那个年代,没有人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社会氛围使人对狼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态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兴兴起了一股资源保护运动的热潮,奇怪的是,他们把把资源分为“有用”和“无用”、“有利”和“无利”。野生动物也是一种资源,为了发展对人们有利的动物,人们就力图消灭那些对人们不利的食肉动物,如狼、山狮。191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灭狼。“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没有狼的地方”就是“天堂”!这是谁

6、的看法?人的看法:没有狼天堂2没有狼真是“天堂”吗?文章中对狼的存在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山的看法:“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山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叫声,证明在此生息的各种物种的合理性,对人类的做法保持沉默,却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发出召唤,但是人们却听不到,所以文章的结尾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人类只能听到自己内心欲望和偏执的声音,却听不到自然中其他生命的呼声!齐读第七至九段,看看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并从文章中画出内涵丰富的句子。一个州一个州地消灭了狼,失去了狼,山变成了什么样子?佛教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说明世

7、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依相存的。灌木、树苗、渴望食物的鹿群。狼死去了,紧跟着植物和鹿群也死掉了,它们“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腐烂掉。整个的山坡变得毫无生气、一片狼藉,成了横尸遍山的一座坟场!山的看法:没有狼坟场刚刚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一个画面,一座山、一面山坡,而历史是一条线。人类自以为是、随意猎杀造成的恶果还远没有终止。刚刚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看到了一些能触动你心灵,内涵丰富的、让你若有所思的句子,下面的时间你可以就此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当然我们也不仅限于刚刚读到的这三段。3人在这个过程中,在自然面前,把自己看作了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多媒体)可以主宰一切,可以调控一切的神。当作

8、了万物的统治者和征服者。“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人类自以为是的调控,自以为是的消灭危险,却制造了更大的危险,使人类自己再没有未来可以期待。此句形象地表达了未来的葬身大海,具体可感。齐读最后一段,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类,我们又收获了什么呢?品读“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和“长远的危险”注意重读;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一句的含义。【当堂检测】1.超越文本:思考人类在自然中是怎样的位置?因着我们的目光短浅,因着我们的认识局限,我们的越俎代庖、我们的自作主张,狂妄而愚蠢。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我们和其他生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到底是谁呢?在自然面前,人类到底有着怎样的位置呢?要学会“像山那样思考”。2.利奥波德在他的书中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土地是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人不是主宰者,而只是其中的一员。们与其他生命是伙伴的关系,是友邻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个,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今天我们高扬建设和谐社会,如果没有真正理解人这个自然群体中的位置,那么我们将会离和谐越来越远。也许,在自然面前我们应该记住泰戈尔的话: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