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7141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的主旨。 2、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背诵这两首诗。 3、理解锦瑟的典故和马嵬(其二)的对比。一、复习回顾(1)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他的诗艺术成就较高,因而他与杜牧一起被称为“ ”。(2)我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两种,格律诗又包括 和 ;律诗共 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 句,绝句共 句;律诗 句押韵,绝句 句押韵。二、知识链接1、锦瑟大约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

2、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2、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李商隐却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抒写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进而讽刺现实政治,以古鉴今。三、自学检测1、字音锦瑟( ) 弦( )柱 惘( )然 更( )九州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3、 驻( )马 2、古今异义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_ ; 今义:青少年时代)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_ ; 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_ ;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3、一词多义端: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东坡有手执卷端( )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 徒:海外徒闻更九州( ) 郯子之徒 ( ) 徒慕君子之高义也 ( )报:无复鸡人报晓筹( ) 求人可使报秦者( ) 报先帝而忠陛下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莫:不及卢家有莫愁(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巩固训练1、结合注释,试着翻译锦瑟全诗,了解大意并概括出诗中的四个典故。

4、译文: 典故: 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诗 句典 故作用(意境、情感)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结合注释,试着翻译马嵬(其二)全诗,了解大意。写出诗眼句。译文: 诗眼句: 4、锦瑟是怎样体现朦胧美的? 5、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6、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马嵬(其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诗 句表 现 手 法作 用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7、分析马嵬章法结构的特殊之处。 五、扩展延伸(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题。风雨 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注: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8、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 9、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