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770421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疫情应急解决预案为有效防止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一、 解决原则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解决的工作机制。二、 疫情报告1、疫情责任报告人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方赛娟和校长陈一峰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的其别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2、学

2、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算诊断后向市疾病防止控制中心报告。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解决,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调查解决上报。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

3、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调查解决上报。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采用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防止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贯彻防治措施。2、二级响应: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应立即报

4、告责任医院、市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解决,指导学校开展扑疫工作;学校组织实行各项控制措施;市疾病防止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行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调查解决上报。3、三级响应: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算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贯彻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市疾病

5、防止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开展应急接种、防止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疾病防止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四、“部门职责”部分1、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排、检查、贯彻学校的卫生防病工作。2、学校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踪调查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制度、自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传染病相关制度,制定学校、幼儿园卫生防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1)、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并采用有效措施控制现场,防治

6、污染扩大。(2)、学校的保健医生或保健教师询问病史,做好记录(涉及症状、体征、发病时间、治疗通过、家庭具体地址、联系电话、目前往向等),必要时可规定提供病历、病情证明等。(3)、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实行扑疫工作,稳定学生、家长情绪,维护正常教学秩序。(4)、学校应在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监督和区疾病防止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实行隔离、消毒、防止接种等控制措施,有关责任医院协助做好相关技术工作。3、疫情期间,学校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贯彻疾控中心提出的各项防病措施,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4、学校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5、学校应按照市、

7、区疾病防止控制部门的规定贯彻其他防止控制措施。五、保障工作1、组织机构: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成立卫生防病的应急领导机构,贯彻人员,明确工作职责。2、经费和物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责成学校贯彻卫生防病的专项经费并配置扑疫所需的器材和药品。3、学校疫情监测网络:学校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应将学校校医、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寝室的室长等纳入监测网络。4、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常年卫生防病知识和应急技术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区防止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5、卫生防护:参与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的负责人员,均应配备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避免传染病的扩散。6、总

8、结:疫情控制后,学校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办法,总结报所在地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卫生执法监督所要督促学校整改到位。 附件三: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防止学校、幼儿园师生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教育部、卫生部、省、市教育卫生厅局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 指导思想和目的(一)、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结识和高度重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

9、作的重要性,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以防止为主”的指导方针,构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二)、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防止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立起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划化的管理轨道。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二、 工作目的(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各学校、幼儿园均要建

10、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三)、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问题、早采用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重大恶性时间的发生。三、组织管理(一)、成华区教育局成立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培训和协调全区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要工作职责:1、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区卫生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对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建立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学校、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解决预案,按照目的任务制定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对全区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导考评

11、。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提出工作意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对全区学校、幼儿园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2、平常管理工作由区教育局德育教育科负责,监督管理和审查工作由安检科负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由区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二)、各学校、幼儿园应结合本校(园)的实际,成立由学校、幼儿园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保障本校(园)食品卫生的安全。重要工作职责:1、根据本校(园)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园)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采用对策和措施,杜绝

12、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发生。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的设施条件,保证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加强检测与信息反馈,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采用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2、各学校、幼儿园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各学校、幼儿园应及时启动应急解决工作预案,并组织协调,保证学校、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抓好学校、幼儿园的基础卫生和常规卫生,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

13、。对人员相对集中的场合,要注意做好消毒和通风。4、要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要立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本地卫生部门。四、经常性防止与控制措施(一)宣传教育各校、幼儿园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止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二)防止措施1、严格校园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加强对食堂、小卖部、自备水源的管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食堂、小卖部等场合,要有专人管理学校自备水源。2、切实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学校、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消毒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

14、卫生习惯。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学校、幼儿园开设食堂、小卖部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佩戴有效健康证上岗)。4、校医务室(或指定人员)要随时了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情况,当好监督员和校长的参谋。(三)物资保障与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导1、各校(园)要按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意见对本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定期与不定期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2、要为经常性防止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人员、经费保证。各校、幼儿园要对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平常管理,保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15、和饮用水。 附件四: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意见一、卫生许可证:一点一证即食堂、小卖部、冷饮部、糕点房等经学校批准的食品经营单位都必须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学校如有几个食堂或承包人不同,须分别办证),不能超范围经营;学校自备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经卫生部门检查合格后才干使用,要有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必须提供当年的卫生检查报告。二、 健康证: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并培训合格后才干上网,在岗位上须将健康证或复印件戴在胸前(以便检查);每年必须复审;食堂管理人员天天到食堂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如患病(皮肤化脓、腹泻等传染病),必须离岗休息,直至痊愈才干上岗;炊事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穿工作服,帽子要将头发盖住。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时不能戴戒指等首饰物品,专间人员必须戴口罩,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必须洗手消毒。三、 食品库房:主食和副食应分开存放;只有一个库房时,要分别设立主、副食区域。原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资及杂物;食品要离地离墙存放在架子上;要有明显的标签(以免错拿);有无“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一旦发现,立即销毁;不能用化肥袋和饲料袋等非专用食品袋装食品;要配置与库房体积相适应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