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5243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2016-2020 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黑龙江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落实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临床医学院根据牡丹江医学院十三五发展建 设规划,按照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的要求,特制订牡 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一、临床医学专业现状临床医学专业是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专业,牡丹江医 学院特色专业。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目 前有专业教师32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2人;教授57人;副教授 65人;讲师10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

2、。专业 教学基本设施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校内实训基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 是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专业实验室55个,面积10814平 方米,实验教学仪器和模拟教学设备齐全,仪器设备总值2145万元, 有21个专业实习基地,能较好地完成专业全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工作。二、专业发展建设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本科医学教 育标准,服务高教强省战略。结合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 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重医德、强技 能、为基层”的专业特色。本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 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按着“体现先进性、

3、 突出应用型、强调针对性、拓展创新型、兼顾适应性”的建设原则,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 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创建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地方 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医学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三、专业发展建设目标(一)总体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突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应用 型人才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专业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 优秀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和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力争“十三五”期间把临 床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特色、高水平的品牌专业,

4、 成为省内综合实力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可供示范的省级品牌临床医学 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二)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具有良好 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纵深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 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毕业生。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三 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高 级医学人才,满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的人才需求。2、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专兼职 专业教师达?人,实现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 到65%,使学校与附属医院的专业

5、人才建设更趋优化,不断提升教师 双师素质,培养出在行业中有影响的专业及学科带头人10人,新增 校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2-3个,校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 1-2 人。3、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的整合改革, 促进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专业特色, 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其适应应用型高级临 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 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发展,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到 2020建设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临 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50%以上建成校级精品视频共

6、享课。4、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建设按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基本技能和创 新能力为核心,构建特色鲜明,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管理体系。依据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 建设模拟仿真实训环境,完善和拓展现有临床技能中心功能,建设功 能完备,满足临床技能培训需要,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集教学、科 研、社会服务等功能一体的现代化校内临床医学专业实训基地。新增适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我院的教学基 地,为学生接触实践、培养学生预防医学观念及我校“二为”办学服 务,到2020年建成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固定校外实习基地达30个。5、教学管理建设进一步加

7、强教学档案建设,完善临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临床教 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规范管理程序和教学运行。运用现 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四、发展建设任务(一)构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1、培养引进高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国内 知名院校毕业生。每年引进硕士、博士10-15人。2、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对成果突出、有发展潜力的的学 科带头人、优秀博士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选派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 著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访学、进修。3、实施、落实临床教师学历能力、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青 年教师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支持专业教师外出进修、参 加

8、各种学术会议和活动;培养硕士生导师达200人左右。4、贯彻落实教师学科间交流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基础与临床教 师的交流与合作。5、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落 实“导师制”,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 教学水平和增强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6、凝聚社会力量,聘请国内知名专家3-4人为客座教授(兼职), 定期开展名师、专家讲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7、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使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学 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以上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 教材编写、临床实践与国内外培训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和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9、8、开展教学竞赛,教学名师、教学新秀评比等,激励教师提高 专业教学水平9、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修养,建立学生对 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用、实训课程和学时,实施“理论教 学-专项实训-见习、实习教学”的渐进整合,提高岗位执业能力。2、加强“三早”教育实践,建立小班兼职班主任制度,使专业 课程教师早期全面参与学生指导,利于学生尽早接触临床。3、与基础医学院联合实施“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对学生 进行全程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三)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

10、建设整体水平1、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对遴选出的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资源共 享课程进行重点资助,使其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 都达到优秀标准,成为我校精品示范课程。2、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基础和临床课程间 的整合。3、推广网络教学,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课程。4、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增加课程教育教学研究立项, 申报各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争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完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课程评估工作,全面提升课程 质量。(四)建立“校院合作、工学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完善的临床技能中心的设施、设备、配置,更好地适应专 业岗位胜任

11、力培养。增设五官技能实训室,增加基本技能训练模型台 件数;建设规范化OSCE考试中心;加大虚拟教学投入力度,建设腔 镜虚拟教学中心。(2)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以加强医学人才规范化职业素质 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医学人才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 基础实验技能训练与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的实验教 学体系。开设临床思维训练课程,梳理和组合各学科的临床技能实验 项目,充分运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实现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高 质量培养。(3)创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临床技能中心管 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4)对学生全面开放教学实验室。在老师指导

12、下,一是进行临 床技能的自我训练。二是学生通过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课题,申 报大学生科研立项,进行科研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 效益,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1)加强防疫、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等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拓展教学功能,为学生接触实践、培养学生预防 医学观念及我校“二为”办学服务。(2)进一步加强对校外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工作的监控与管理,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水平。(3)开展教学基地评估,强化临床教学基地的准入资格,保 证临床教学质量。(五)全面提升专业教学管理水平1、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完善教学督导组织的 职责和评价

13、指标体系,全面启动实践课带教质量的评价。2、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临床教学运行,理 顺管理程序。3、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医院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临床教学工作量化考核。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临床医学院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 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度, 协商解决建设中的难题,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2、邀请行业专家成立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 开会议对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研讨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师资队伍 建设、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及指导实习就业工作等。(二)制度保障1、建立健全各项专业建设规章制度,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保证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专业建设 目标的实现,保障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良性发展。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订并认真实施绩效考评制度,定期 进行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专业建设成绩显著、 效益突出的人员,依据学校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