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西的成长之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3539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力西的成长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力西的成长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力西的成长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力西的成长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力西的成长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力西的成长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力西的成长之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 德力西的生长之路 一个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变迁浙江温州,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1978年到1998年短短20年间,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翻了五六番,70年代贫穷的温州成为当今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数以百万计的温州人走出去闯世界;在这里,数不清的企业声名鹊起。在这块土地上,曾轰轰烈烈地演绎了无数的传奇,传奇之一便是胡成中和他的德力西集团。 温州乐清市柳市镇素有盛誉,早就有“全国最大低压电器城”之称,德力西集团便是这个称号一个典型的标志。其主要从事高低压电器的生产,除经营工业电器外,产品还涉及汽车摩托车配件、高速公路护栏、电子节能灯。家用电器、通讯设备、仪器仪表等。伴随着温州

2、经济发展的步伐,德力西集团从1984年一个年产值仅5万元的小厂,飞速发展为今天的一个大集团。1997年集团实现总产值17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近6亿元,员工近万人。 而此时故事的主角胡成中先生,正站在新落成的德力西大楼15层的办公室里。透过巨大的玻璃窗,他分明感受到了东海早春的萌动。刚才,秘书为他拿来了1998年第三期的乡镇企业报,上面显示,德力西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经营规模的乡镇企业、中国最高利税总额的乡镇企业和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基地。望着波涛汹涌的东海,胡成中的思绪也不禁如潮水般的翻腾起来他并不是来自世家,而是如其他数亿普通的中国人一样出身平凡。胡成中出生于温州柳市镇的一个裁缝家庭,像无数传

3、统中国家庭一样,中学毕业后子承父业,做了手艺人。80年代初期,温州人直接从事商品经营和商品生产的气候开始形成,在闯世界的冲动下,胡成中抛弃旧业,成为温州百万推销大军中的一员,从事低压电器的销售。第一次跑推销,胡成中到了武汉三镇,推销了3000元的电器产品,赚了300多元。推销的生活收益固然不薄,却也辛苦。胡成中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了2年,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惆怅,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并了解了市场。面对改革开放后的巨大低压电器市场,胡成中开始有了新的打算:为什么要替他人销售产品,为什么不将产品生产的利润也拿在自己手中?几经思量,模糊中的意念终于成型了:办自己的厂,卖自己的货。然而办厂并不像设想中那么

4、简单。怎么办?资金、技术、人力从哪儿来?胡成中开始琢磨。他首先把眼光投向了当时温州大地兴起的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的家庭工厂。这些工厂的创业热情十分高涨,凝聚力也十分强,但他们经常是顾了生产就顾不了销售,顾销售就顾不了技术,设备也少。要想在温州脱颖而出,一定要走一条新的路子。胡成中觉得“一个好汉三个帮”,最好是有几个好朋友合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恰好,胡成中一个要好的朋友也有了一样的想法,两人自然一拍即合。1984年,胡成中和其弟胡成国共出资3万元,友人出资2万元,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一纸协议,以合伙制的形式在温州地区乐清市柳市镇创办了乐清求精开关厂。“求精”意为“精益求精”。两人约定,厂长由两

5、人按年轮流当,在初创期企业不分红。创业的故事永远是值得回忆的。那时大家热情高涨,没有厂房,胡成中的家便成了工厂;没有设备,胡成中就和朋友去租、去借。当时共有8名职工,分别来自胡成中和友人的家庭。到年底,新生的求精开关厂就完成了5万元的产值,这在当时已足以让那群年轻人热血沸腾了,大家不禁觉得,照这样发展下去,前途将不可限量。然而,到1985年底,厂里的产值还是5万元;到1986年底,求精的产值也没有比5万元多一个子儿。面对现实,大家都不免有些泄气。胡成中也有些不解,但凭直觉,他觉得原因一定要从市场中去找。 胡成中开始频繁接触外出推销的大军,在和一位推销员的聊天过程中,对方不停地问他抱怨如今的生意

6、难做。“现在很多大工厂的门前都贴着:温州人不准入内推销,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好。门卫一问,如果说自己是温州人,保准进不了门。更有甚者,有时递烟给厂里的人,他们居然都拒绝。倒不是他们不会抽,而是不敢抽。他们是怕烟的质量恶劣。”胡成中明白了:产品质量是产值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凭着敏锐的感觉,胡成中知道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于是马上和友人商量,并最终确立了“质量立厂”的方针。求精开关厂提高质量的第一步是增添新设备。经过两个家庭发动各自的关系,多方筹措,终于有了更换设备的资金。设备更换后马上起到了作用,求精的产值在年底达到了58万元。尝到了抓质量的甜头,胡成中坚定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的决心,并争取拿到

7、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这个决定当时在柳市的同行中引起了非议,因为当时还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概念。许多人对胡成中说,拿生产许可证花钱多、难度大,费力不讨好,你现在生产得好好的,干吗去弄些无用的东西?在企业内部,一些职工(亲属)也有意见。关键时刻,友人支持胡成中的看法。于是,一方面胡成中和友人发动各方面的关系,筹集资金30万多元;另一方面,胡成中三上上海,去请国有企业的老工程师到柳市来指导企业的技术。四位老工程师被胡成中的诚心和开出的优惠条件所打动,来到了求精。他们帮助求精建立起了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的热继电器实验室,使得求精开关厂在1988年初成为乐清第一批领取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8、 由于各项措施的采取,求精开关厂的产品质量迅速提高,产值也有可喜的增长。厂里的职工也从8人增加到了49人,其中包括6名工程师。条件也比刚创业时好多了,有了新盖的专门厂房。但企业的管理和1984年起步时比并没有太大差异。除了按工序将原来混在一起的生产作坊划分为点焊、装配、检验三个车间,配备了车间主任外,其他没有改变。厂长(由两人轮流当)直接管理着三个车间的生产。厂里除了为方便客户,在一个房间上面写着“产品销售处”外,没有什么部室的标志。企业的技术、原材料的采购、产品销售和记账等工作,由胡成中和友人两人分头负责。有时他们会找人做一下。所以在厂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职工刚还在为顾客开单,转眼又去采购了

9、。在这方面,胡成中和友人也是以身作则。两人中的一个经常会到外地推销产品。而在生产繁忙期间,也常可以看到胡成中骑着三轮车去拉原材料的身影。胡成中和友人对待求精开关厂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事必躬亲,工厂在他们的呵护之下,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但胡成中逐渐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是在企业生产扩大后。生产方面,厂里已有4个产品,经常是有的产品生产大多,有的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资金积压或断货,他觉得是不是有必要设置一些部门来从事专门的业务,而且,技术方面,虽然自己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很熟,但自己毕竟不是专家。是不是该在企业里设一些必要的部门来协助管理?胡成中马上和友人交换了看法,他也有同感。于是,求精开关厂迅速在企

10、业内建立起初步的管理机构,总共有四个部门: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技术部,分别负责产品的销售、财务会计、生产计划与原材料采购、产产品技术及质量工作。胡成中和友人一起领导这些部门并管理着厂里的生产。有了产品质量和内部合理分工的保证,求精发展更为迅猛。而1990年的“打假”活动,也为其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会。1990年,针对温州民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严格的整治,一大批小作坊被取缔。而求精因为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到当年年底,求精的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企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给形式古老的企业带来了危机。企业产值增加了,利润上升了,企业创业的风险基本释放,诱人的前景

11、似乎指日可待。巨大的利益摆在了创业人的面前,冲击着各自的心灵。事情的起因还在于双方最初的出资比例上。友人认为,虽然双方的出资比例为6:4,但大家在创业时花费的心血差不多,因此利益应平均分享。友人提出了解决办法:由其弟弟以低价出资,使双方的比例变为5:5。胡成中觉得难以接受,他断然拒绝了友人的要求。不和的种子埋在了两人之间。求精的轮流厂长制也开始显出颇多弊端。两人的思路毕竟有不同的地方,由于领导的不连贯性,企业处在不是非常稳定的状态,一些政策总是有些摇摆。特别是双方在利益上的冲突更加剧了这种情况。但是,双方谁也没有放弃当厂长的打算。胡成中觉得企业的发展障碍越来越多。到1991年,两人的冲突已经表

12、面化,求精的生产也受到了影响。而放眼外部,低压电器市场空前兴旺,正是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许多同行正抓住机会,更新技术、扩大规模,占领有力的市场位置。求精要是错过时机,就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而求精内部利益不一致,思想不统一,又没有最终的解决方式。经过深思熟虑,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胡成中向友人提出了分手的建议。友人也看到企业面临的危机,对他的提议表示赞成。于是经过一番谈判,求精开关厂一分为二,胡成中分到了60的资产。 企业分立后,胡成中不禁忧心忡忡。单靠自己分到的资产要想迅速发展,形成规模,还是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寻找合作伙伴。而“求精”分裂的前车之鉴提醒胡成中在企业里必须有一个解决冲突的方式,以

13、免重蹈覆辙。企业“姓社姓资”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必须加以考虑。而当时,在中国的农村,一个新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股份合作制。这些企业由出资者实行“按股共有”,表决时,谁的股份多,谁的发言权就大;企业收益的50左右按要求进行扩大再生产,25左右一般按照出资者的股份进行分配。同时,由于这些企业的出资者直接参加劳动和经济管理,是劳动者的联合,且收益的15划为公共积累,从而被政府认定为姓“社”。经过分析,胡成中认为股份合作既可以保证自己作为出资者的发言权、收益权,同时又可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看到了契机,1991年6月,胡成中以股份合作形式和7位亲戚朋友一起组建了温州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设立了董

14、事会,主要生产各个类型的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在确定公司的名称时,大家颇费了一些思量。胡成中在大家提完建议后说:“我们厂今后的发展还得靠高质量,高质量离不开高技术。西门子所在的西德现在技术领先、质量过硬,不如我们取德力西表示我们向它看齐。”于是,“德力西”三个字便出现在了温州和低压电器行业。 企业实力增强了,内部关系理顺了,胡成中的事业又有了快速发展。然而,胡成中觉得还是不够。单靠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扩大生带来的利润来逐渐积累并发展,增长的速度总是有限。而且市场不等人,稍有不慎就会落后。如果靠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吸收新股,原有股东的股权价值难以衡量,出资人与出资人、出资人与企业之间的协调

15、会越来越困难,导致成本上升。一个偶然的机会解开了胡成中心中的疙瘩。 1992年,一位台商董国武先生来到了柳市,表示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发展柳市的电器事业。胡成中敏锐地察觉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马上开始和董国武接触。经过彼此的考察和最后的谈判,双方决定共同投资,兴办温州德力西电器,注册资金为51万美元。该公司由温州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控股,引进了国外的生产线,投产了一些新产品,并马上进入了赢利状态,胡成中的德力西事业因该公司的建立产生了裂变式的发展。到1992年底,两个厂的产值加起来超过了4000万。尝到了甜头的胡成中回头看了看过去几年积累起来的资金实力和其他优势,确立了对外扩张的方针,利用

16、股份合作的方式加快了投资、合资、兼并的步伐。柳市镇沪川继电器厂是潘教武和三位好友合股办的企业,主要生产LC1系列交流接触器。虽然企业的日子还过得去,但激烈的竞争使股东们感到危机四伏。胡成中看到沪川的产品是德力西的空白点,自己开发投资大,费时至少也要一年。因而向潘教武等人发出了兼并的信息。基于共同的利益,双方达成了兼并协议:温州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出资200万元参股沪川,取得相对控股权。兼并实施后,效应马上显现出来,当年,沪川的产值达5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而德力西也凭此迅速占领了LCI系列交流接触器的市场。胡成中对外扩张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资金出资,还有将原企业内部的一些生产厂划拨出去,吸引社会资金,成立新的公司,进而利用控制的子公司再对外扩张。到1993年底,聚集在德力西旗帜下的生产企业已有九家,其中,由温州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更名而来的浙江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