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6664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 (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荷塘月色 (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歌曲荷塘月色导入新课学习。二、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俄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三、整体感知(一)听录音朗读,想一

2、想文章写了作者一次怎样的经历?(月下散步)(二)抓住“文眼”,探讨作者情感;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插入写作背景: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全国出现了白色恐布的情景。作者不满这样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而彷徨,思想是矛盾而复杂的。本文正是他当时生活处境和思想状况的真切而委婉的写照。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明确 :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请看第3

3、自然段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 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问:第3段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出作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5、幻灯片出示课文心情的脉络四、赏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一)诵读、鉴赏第4段 1、学生齐读第4段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荷韵)五个方面。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同学们从中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明确:

4、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

5、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 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 流水(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4、观看第4段月下荷塘美景视频片段,感受其意境美。五、课堂总结1、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特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2、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结束本课堂。六、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