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记忆里的冬》阅读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6569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蒋子龙《记忆里的冬》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蒋子龙《记忆里的冬》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蒋子龙《记忆里的冬》阅读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子龙《记忆里的冬》阅读训练及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记忆里的冬蒋子龙我长到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 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 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 人胆颤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 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 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 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

2、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 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 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了,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 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 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 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 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

3、声吆喝, 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 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 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 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 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 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 的事情

4、将要发生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 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却有个破旧 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着镰刀锤头的图案。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 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别的东西都 可以给我,唯独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 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 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

5、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 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挎包借给我,但回队的时候必须带来一挎包 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 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三个战士,一个雷达兵,一 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 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 水压机和蒸汽锤

6、,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 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 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 后wo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 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 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

7、地“说” 了出来。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 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 “我”的文学创作。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 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参考答案:7. C8. 首先,作者叙述一个大同学描述看到火车时的情形,让作者及其他同学对火车充满了 向往,引出下文对看火车的叙述。其次,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穿越森林和坟场,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

8、是非常恐怖和危险的, 他们还是勇敢地前往,在火车尚未到达之前不顾铁轨的冰冷,一直用耳朵紧贴铁轨,生怕错 过火车到来的讯息,这些突显出火车到来前他们对于火车强烈的好奇心。最后,作者看到了火车,发现它真的如想象中那样,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且发现火车头 上的锤头和镰刀的标志,从而引出下文关于作者的一生和锤头镰刀之间联系的描。9. 记忆中的光是夜晚的火车呼啸而过射出的巨大光束,是引领作者一生奋斗与成长的 锤头与镰刀,也是照亮中国黑暗历史的时代光亮。作者首先描写小时候看火车的经历,在看火车时,随着火车射出耀眼的白光,作者看到 了与自己关联一生的锤头和镰刀标识;作者入伍后,战友有一个缝缝补补很多次的土灰色 挎包,包上面的镰刀锤头依然醒目,作者从这个挎包上体悟到革命军人坚定的信仰;作者在 复员后依然是与镰刀锤头打交道,在锻钢打铁中磨砺自己,正因如此成就了自己的一生,可 见作者记忆中的光一直引领着他在人生中不断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