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62652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总则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5

2、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

3、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1.7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2术语2.1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

4、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2.2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2.3国家湿地公园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指以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全面保护和科学恢复,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促进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性文件。2.5功能分区根据规划区资源特征和分布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将公园划分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地理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建设方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2.6湿地率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面积

5、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百分比。3基本规定3.1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补充调查基础资料是开展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规划编制的实际需要,提出基础资料和数据清单,并向有关单位获取准确、可靠并反映现状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对欠缺的基础资料和数据,规划编制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补充调查,以满足规划编制工作的需要。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如下表。 表:基础资料和数据表分类资料名称资料描述备注测量资料地形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必备资料专业图遥感影像图(航拍图片或卫星图片),分辨率在0.5-20米之间。河流测图、地下工程与管网等专业测图,精度参考相应行业标准

6、。可选择性自然资源资料气候温度、降水、湿度、日照、风力、蒸发量与降水量、特殊气候现象等。必备资料水文所在地区域水文资料;湿地公园湿地水文资料。必备资料地质土壤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质灾害情况;地下水现状;土壤组成、类型和分布等。必备资料湿地区域湿地的整体分布及变化趋势;水源补给及其稳定性;项目所在地的湿地类型及特殊性。必备资料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野生植物的种类、区系、类型、数量、分布,以及演替变化等。 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分布、活动规律、变化趋势等。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及其变化等。必备资料社会经济和人文资源资料当地社会经济现状资料。必备资料区域和规划区与湿地有关的人文、历史、民俗等非

7、物质遗产资料。必备资料现有基础设施资料市政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电信/污水/雨水/热力/燃气/网络等市政基础设施与规划区的接口位置及容量资料。必备资料环境处理设施包括对规划区产生影响的内部及周边现有污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设施资料。必备资料规划资料土地规划批准和正在执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必备资料城镇规划批准和正在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资料。可选择性环境保护规划批准的和正在执行的环境保护规划,及各专项环境保护规划资料。可选择性旅游发展规划已批准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等。可选择性经济发展规划已批准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可选择性其他资料编制总体规划

8、需要的其他资料3.2 现状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准确,符合实际。3.2.1 规划区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湿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分析与评价。重点陈述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多样性,分析其特点和保护价值等。 分析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典型性,以及生态区位的重要性。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与评价。3.2.2 分析评价规划区内历史人文情况、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情况、各种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和趋势。3.2.3 分析评价规划区居民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居民对建设湿地公园的意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3.2.

9、4 分析现有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当地人民政府对建立湿地公园的支持程度和政策措施。3.2.5 规划区所在地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包括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面积、行政管理,周边旅游资源等3.2.6 存在问题和建议3.3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利弊分析分析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恢复、湿地宣传教育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以及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区域的示范性。分析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利与弊。4 总体布局4.1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和面积的确定确定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主要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湿地类型的独特性

10、;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具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等。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的计量以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为依据。4.2 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位湿地公园的定位应依据湿地的典型特征、资源类型、自然条件、区位关系、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等因素综合确定。要凸显该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及其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 4.3 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4.3.1 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应依据湿地公园的性质定位确定,包括湿地公园建设总目标和分期目标。制定目标应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政府支持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与

11、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步调相适应。4.3.2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分期建设目标,将规划期一般分为:近期规划:3年以内;中期规划:第4-5年;远期规划:第6-8年。4.3.3 在确定各时期发展目标与重点项目时,应突出湿地保护和恢复、宣传教育与监测,并兼顾合理利用,包括生态养殖、景观游赏等,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4 近期发展规划应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建设内容,并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布局、投资估算等。4.3.5 中期发展规划目标应使湿地公园各项规划内容初具规模,并提出规划区内的发展重点、主要内容、发展水平、投资估算等。4.3.6 远期规划目标应提出湿地公园规划所能达

12、到的最佳状态、远景目标。4.4 功能分区4.4.1 湿地公园应依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和管理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实施分区管理,遵循同一区内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基本一致,管理目标、技术措施基本一致,并坚持自然、人文单元完整性的原则。4.4.2 根据功能不同,湿地公园可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 保育区可供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可供开展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活动。宣教展示区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区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

13、统的利用活动。管理服务区可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5 专项规划5.1 保护规划5.1.1 一般规定湿地公园规划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水体、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等。 湿地公园保护规划应根据功能分区的具体特点,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能力建设等提出具体措施。 保护规划应明确湿地保护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湿地保护工程项目的位置、规模、技术措施、实施期限等内容。5.1.2 水源和水质保护规划分析湿地公园与界外水源的联系,提出确保湿地公园合理水量的保护和控制性措施。针对湿地公园水质现状和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提出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5.1.

14、3 水岸保护规划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水位的动态变化,界定不同水位(常年水位、高水位、低水位)状况下水体的边界,掌握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设计功能以及使用状况,规划不同类型护岸做法。护岸以自然生态的渗透性护岸为宜,尽可能不采用非渗透性的材料护岸,确保水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并为动植物创造生息的场所。采取工程措施加固护岸,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均应与环境协调。5.1.4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针对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具体措施,包括防火设施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与制度建设,栖息地恢复与改造,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防治,野生动物疫源

15、疫病监控等,以增加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丰富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5.1.5文化保护规划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渊源,挖掘湿地文化及其内涵,提出保护和弘扬湿地文化的具体措施。5.1.6能力建设规划确定能力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执法能力、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能力、管理机构能力建设等),提出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和步骤。5.2 恢复重建规划5.2.1 一般规定根据湿地公园建设目标,确定恢复重建湿地的面积和质量标准,提出湿地恢复重建的具体方案,包括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技术措施、恢复时间以及恢复预期效果和评估等。5.2.2 水体修复规划 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水系状况,制定水系连通规划,促使湿地公园与区域水系相连,确保湿地公园正常生态蓄水的供给。 根据不同水体污染类型和程度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水体修复目标和净化技术,并在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后确定最终的修复技术方案。5.2.3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