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62362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崇左市宁明县实验学校赵丽丰摘要: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其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通过多元互动,即加强社区、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互动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2

2、015年我国017周岁的城镇“留守儿童”总数达2800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最易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问题。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地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一)、家庭因素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经济需求,农村里多数人选择外出务工,由于父母的缺位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抚养方式的改变,使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

3、能转弱甚至缺失,然而家庭教育功能在儿童的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的身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家庭教育“缺位”,亲子关系失谐与父母榜样作用缺失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儿童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却不是家庭关注的中心,很多留守儿童情感心理被家人所忽视,他们缺乏与父母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学习、生活、自身变化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然而亲子关系的失谐和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共同剥夺了留守儿童正常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改变了留守儿童社会学习的情境与过程。 (1).亲子关系失谐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抚慰和呵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

4、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2).父母榜样作用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可以模仿的清晰的榜样形象以及父母对其亲社会行为的评价、奖励和强化,人为地剥夺了他们正常社会学习过程,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然而此时若不良同伴群体替代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将自己一些消极思想以及一些诸如抽烟、喝酒、进网吧、看黄色录像、逃学和打架等不良恶习带入并污染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学习过程。留守儿童受到同伴群体的感染,在与他们交往过程中不断模仿、强化这类恶习,从而导致自身误入歧途并影响自己正常社会化。

5、 2.家庭教育状况 进城的农民工收入普遍很低,且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另一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特别是母亲,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力度就被大大削弱。(二)、学校因素 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

6、存在更多的困惑,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来弥补亲子关系失谐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的“缺位”。但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等多方面制约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1.学校软、硬件条件薄弱 虽然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但是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较差,教师整体学历偏低,基本维持在中专水平,极少有大学学历,甚至还有部分年长的带教教师,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及部分师德意识淡薄等问题。同时农村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欠缺,缺乏正规的操场和一些生活、学习配套设施。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7、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限制,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很多教师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就理解为思政、品德教育,即使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很少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3.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留守儿童是学校里一个弱势群体,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关爱。由于农村中小学老师和领导也是生活在农村周边,对家长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学习现象已司空见惯,很少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尚未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他

8、们的关心和帮助也不够。学校缺乏一系列针对留守儿童的监督管理机制,加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对问题学生难以管理。 4.农村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虽然目前社会广泛宣传现代素质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是以“知识多少和智力高低”占支配地位,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不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成绩的好坏以及升学率决定一切,加之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根本没有条件建造体育设施供学生体育锻炼,甚至部分学校根本就不开设体育课,更别谈有专业性的艺术教师教学生唱歌、跳舞等,学生除了烦闷的学习毫无丰富精彩的课余生活,这极大

9、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三)、社会因素 1.庸俗的大众媒体腐蚀儿童的心灵 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性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在父母外出务工后,父母的缺位对孩子的监管和控制的弱化为留守孩在不良文化熏陶下的不良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农村由于缺乏社区娱乐活动,电视、网络这些媒体可能对留守儿童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虽在农村不普及,但它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影响已逐渐显现,虽然在农村没有网吧,但使用手机的频率极高,甚至个别同学便利用周末时间借故去镇上网吧,一玩就是一整天。在对班级调查中发现留

10、守儿童在其课余生活主要闲暇活动就是玩手机、看电视、去网吧或游戏室、打牌和同伴玩耍。一些网络游戏、影视、书刊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不仅让部分留守儿童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甚至是通宵达旦玩手机或在网吧度过,没钱上网,在旁边看着也愿意,睡眠不足,成绩下降,产生厌学的念头。2.政府部门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留守儿童是一个系列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协调管理,部分地方政府分工细化,各自只负责自己份内事,教育、政法、文化等部门不能有机协调起来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地方政府对网吧、游戏室等娱乐活动场所监管

11、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禁止未成年儿童的进入;对整治色情文化市场力度和措施不足;对青少年暴力违法犯罪估量不充分不能做到有效预防。 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根本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对一些农村中散布的诸如“读书无用”等不良言论和盲目攀比、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不能有效制止,对一些聚众赌博行为不加以劝阻甚至个别干部自己也参与其中,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到为留守儿童建设业余活动场所。 二、分析了以上因素,接合实际情况,我觉得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寻找合适的监护人

12、,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三、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思考(一)政府支持体系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网吧、游戏室等娱乐活动场所的监管力度,用积极的舆论氛围宣传“关爱留守孩”工作典范,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逐步完善、新订相关政策和法规 首先,政府应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其次,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民工”相关优惠政策和配套措

13、施,使他们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医疗、住房和教育权利;再次,建立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修正、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适时出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纲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规划之内,从财力、制度等方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父母、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 2、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完善农村道路建设,县乡两级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农民工就近选择工作岗位创造机会,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减少农民工的大量外出。 3、

14、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合理统筹教育资源 在现有的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基础上,给予政策、财力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加强监管,为流动子女解决进城受教育问题;在农村通过整合和新建一批师资力量强、教育条件优、教育理念先进的中小学。城市重点中小学要从师资、设备等方面对口帮扶农村中小学,鼓励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4、高度重视,统筹协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二)家庭支持体系 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家庭支持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监护人的教养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我们觉得家庭支持体系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

15、、外出父母要建立亲子沟通渠道,提供情感性支持外出务工父母应有意识地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从内容、形式上改进从而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渠道,给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情感性支持。外出父母要经常性与学校、班主任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校的行为表现等,同时也要与监护人保持经常性联系,着重了解孩子在家的身体状况及情感心理表现等,一经发现问题便有针对性地与子女沟通联系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外出父母要经常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不相称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应根据情况的变化设法。调整自己的主观愿望以便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帮助他们正确归因,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适当的主观期望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使他们形成遵从客观实际的远大愿望和理想。3、监护人要转变观念,以适宜的教养方式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让监护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培育留守儿童优良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监护人与孩子要形成朋友性质的关系,彼此关心、谦让,既尊重孩子的意见又限制他们不合理的行动,既让孩子敢于发表意见又要对孩子错误的言行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