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3603561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各要素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特别提醒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土壤是多要素的中心环节。4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5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6考向一考向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7考向一考向二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

2、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如下表所示。8考向一考向二9考向一考向二10考向一考向二典典题示例示例2016全国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1考向一考向二(

3、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2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1)据图判断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高差大;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堪察加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以此来分析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与雨影区;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图中的地形、位置信息是判断地形、气候,挖掘二者之间联系的关键信息。(2)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长慢食物少;纬度、冬季风冬季冷长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大适宜生存空间小。13考向一考向二命题立意本

4、题依托堪察加半岛生物圈为背景材料进行自然、人文和区域知识的覆盖式考查。特别是第(2)题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寻找普遍中的特殊,在认知冲突环节设置问题,引导考生在地理较高层级思维方面有所创新突破。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14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2018浙江绍兴高考选考诊断)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

5、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的成因,故A项错。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富铝土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项正确。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项错。富铝土分布在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故D项错。第(2)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

6、土。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选B项。 答案解析关闭(1)B(2)B15考向一考向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案例分析16考向一考向二17考向一考向二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7、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18考向一考向二19考向一考向二(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20考向一考向二典典题示例示例(2014全国卷,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

8、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格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考向一考向二22考向一考向二(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

9、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23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 24考向一考向二第(1)题,表格数据显示,20092013年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未变而草本植物增多,即植株数量总体增加;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也是总体提高。综合来看,植株密度增加。第(2)题,表格显示,20092013年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草本植物增加,即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第(3)题,表格数据显示,草本植物不论是数量还是地上、地下生物量都呈明显增加趋势。地上与地下草本植物的“疯”长,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将是压缩灌木的生存空间,尤其地下灌木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导致地上灌木数量的减少。25考向一

10、考向二命题立意本组题以“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为题进行探究,3个小题由表及里依次考查“植被变化彼此竞争变化趋势”,其思维层次对应“信息判断分析比较逻辑推理”。该题组蕴含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要素,且试题中涉及的“植株密度、生物量”及对“此消彼长”的理解,也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的学习潜质。答案(1)A(2)D(3)D26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昂盖淖尔,是内蒙古高原中南部一内陆封闭湖泊,流域面积约4500平方千米。地处第三纪地壳断裂运动交界处,四周环绕低山、丘陵、台地,湖畔曾是平阔的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族世代繁衍生息的乐土。该湖泊

11、处于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生态环境脆弱,为强碱性半咸水湖,27考向一考向二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昂盖淖尔湖区的不断萎缩,盐碱度逐年增高,鱼类濒临绝迹,2006年昂盖淖尔干涸,成为季节性湖泊。近年来,学术界提议恢复昂盖淖尔湿地的呼声越来越高。右图示意昂盖淖尔流域。(1)描述昂盖淖尔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简述目前该湖泊的水文特征。(2)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昂盖淖尔盐碱度逐年增高的原因。(3)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将昂盖淖尔恢复为永久性湖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28考向一考向二答案(1)原因:位于第三纪地壳断

12、裂运动交界处,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断陷盆地;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注入盆地,湖盆积水形成湖泊。水文特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流水、大气降水,夏季水源补给较多,冬季基本无水源补给,导致湖泊季节性干涸;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且持续时间较长。(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湖水大量蒸发,湖区萎缩;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需水量大,导致注入昂盖淖尔的河水减少;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产生大量含盐碱的废水,并直接排入湖中。(3)调节当地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可一定程度满足植被生长用水,恢复退化的草原;提高湖泊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发挥涵养水源的重要作

13、用。29考向一考向二解析第(1)题,湖泊地势相对低洼,昂盖淖尔“运动交界处,四周环绕低山、丘陵、台地”,故判断为断陷盆地;处于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等,说明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处于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的内陆封闭湖泊,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故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季风带来的大气降水,故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含沙量较大;纬度较高,有结冰期且持续时间较长。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湖区萎缩。结合历史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昂盖淖尔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需水量大,导致注入昂盖淖尔的河水减少,但大量含盐碱的废水排入湖中。第(3)题,从湖泊对气候、植被、水文等生态意义角度分析。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