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618208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味教中有保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保教结合”到 “保教并重”,作为幼儿园的一项工作原则,尽管提了很多年,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们来看以下场景:场景一:喝牛奶了,中班幼儿拿好牛奶和吸管,到自己座位上插吸管,老师在一旁站着看似在观察幼儿的喝牛奶情况。事后问老师:你知道刚才喝牛奶时,哪些孩子插吸管碰到了困难,为什么他们会有困难吗?老师一脸茫然。场景二:快要吃饭了,老师还带着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看到饭菜送到饭厅了,老师连忙匆匆忙忙把孩子带入盥洗室,孩子们很兴奋,盥洗室内闹哄哄的,有个小朋友洗手时把一块肥皂塞

2、到排水孔里,小朋友们向老师告状,老师就在小朋友面前批评该幼儿,吃饭的时候,被批评的幼儿情绪低落,吃得很少。仔细留意一下,类似这样“不懂保育、重教轻保”的例子我们工作中还是有的,在年轻老师身上尤其可能发生。保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保育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分析保育行为概括保育策略提升保育质量”的思路对教师的保育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一、分析成因,提炼教研主题通过对教师保育行为缺失的成因分析,我们认为,一是教师对“保育”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保育又出不了成绩,有什么好重视的;我是管教学的,保育是生活老师的事;保育就是生活护理,管吃、管穿、管

3、睡就行了;认识上的偏差带来了老师保育行为上的偏差。二是年轻教师自身保育知识技能欠缺。因此,我们把主题确定为“体味教中有保”,试图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让教师能真正做到“保教结合”。二、行动跟进,概括保育策略我们立足保育现场,从教研组到个人两个层面共同推进,谈保育、践保育。第一阶段:众说纷纭谈保育互动、交流,梳理保育要点教师究竟要关注哪些保育工作。考虑到教师与保育员有自己独特的专业背景,作为教育资源,他们应当是互补、整合的。因此,我们发动每个年级组的教师、保育员组成一个合作研究小组,围绕“孩子需要怎样的保育、一日生活中教师的保育工作要点”展开讨论,并由年轻教师做“中心发言人”,通过年级组互助年轻教师

4、交流教研组小结三部曲,在脑力激荡中教师对一日生活的保育要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框架。第二阶段:各显身手践保育实践、调整,形成物化材料我们在实践中验证,怎么的保育行为才是适宜有效的。具体做法是:l 教育现场观摩:现场观摩半日活动,记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保育行为。l 同伴互动评议:各年级组针对半日活动中教师的保育行为案例进行诊断分析,提出了一些保育想法,如:为培养幼儿生活能力可适度放手,但也不能忽视对个别幼儿的适度帮助;在关注幼儿身体保育的同时要更多关注幼儿的心理保育;户外运动的保育工作不应流于形式在评议中,年轻教师对保教一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l 形成物化材料:教研组集中三个年级组的智慧,形成“教师

5、主要工作环节的教与保”的物化材料,为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提供了一个概括性的参照物。l 年轻教师实践:我们鼓励教师以讨论的物化材料为参照,关注教育中的保育,同时,教研组对年轻教师的半日活动进行了观摩、评估。第三阶段:聚焦案例找问题搜寻、反思,关注保育细节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教师的保育工作要点是从一日生活环节出发进行梳理的,这种块面式梳理只是一个工作框架,相对比较宽泛,其实保育工作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发现、不断改进的。如何引导教师去关注保育细节呢?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步骤:l 搜寻案例,关注细节:教研组加强班级工作督查

6、,围绕“保育细节”进行重点观察,搜寻有价值的案例进行即时摄像,而后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取舍、剪辑。l 回放案例,聚焦细节:首先回放了两个案例:一个记录了幼儿喝牛奶的实况,另一个记录了雨过天晴后幼儿到塑胶地玩过之后裤腿沾湿的情况。而后教师们结合两个案例进行了分析,让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关注细节的重要性。l 实践跟进,征集细节:教研组发出倡议:“关注工作中的保育细节”,并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把自己观察到、实践过的保育细节写下来,学期末交流共享、整理成文。通过大环节的梳理、小问题的聚焦,我们逐步推进保育工作的实践。三、追踪研究,探寻科学保育一说到研究,教师往往会想到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课例反思、课题研究

7、等。通过这次“教中有保”的教研聚焦,伴随着保育工作的层层深入,老师们细细品味:发现幼儿园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环节还有许多的困惑,很值得我们反思。因此,教研组要求每个年级组抓住一个保育热点问题进行追踪研究,使我们的“保育”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小、中、大班年级组分别针对“让孩子喝足水”、“小毛巾大讲究”、“提高幼儿晨起速度”等问题开展了案例研究。如:小班组“让孩子喝足水”。研究背景:幼儿园能否保证孩子有充足的饮水量,向来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每天我们都安排两次集体喝水,其他时间幼儿也可以自主喝水。但经常有家长来园反映孩子水喝得不够。这是为什么?观察实录:我们对幼儿的喝水情况进行观察:一幼儿按老

8、师要求接了水,没喝一口偷偷倒掉了;一幼儿很利索地接了水,她接的水还不到杯子的四分之一。问她:“你喝了多少水?”她说:“一杯。”;老师提醒小朋友去喝水,一幼儿跑进小房间转了一圈又马上回教室坐下玩玩具。分析反思:为什么孩子不喝水?(家庭的生活习惯影响,不喜欢白开水;贪玩;水太凉或太热)为什么孩子就喝一点点水?(不理解什么叫一杯;不渴)互商对策:怎样让孩子喜欢喝水、喝足水?生活护理方面:提供适宜温度的水。在幼儿尚未养成喝水习惯前,增加集体饮水的次数。教育措施方面:及时表扬鼓励。老师带头喝水。进行集体教学:一杯水寻找游戏化的教育方式让幼儿自主喝水。经验分享:分享让孩子喜欢喝水的游戏化教育方式。(略)通

9、过这样的小问题研究,教师学会了理性思考保育问题,学会从实践捕捉智慧有效解决问题。四、日常落实,提升保育质量教研工作与日常保教工作不能割裂开来,好的经验要广泛运用于实践,才利于教师巩固正确的观念和改进教育行为。因此,我们发挥行政作用,将教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日常保教工作要求,以实现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目标。此次教研后我们相应调整了日常保教工作中对各个环节的评价要求,比如生活活动的喝水环节提出:营造宽松的喝水环境,逐步让幼儿学会自主饮水。纳入评价之后,培养幼儿自主饮水就不再是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了。只有这样,日常工作的质量才能在研究的引领下不断提高,教研成果才能落到实处。我们的园本教研很平实,力图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为改善实践服务。通过这次教研,唤醒了教师对保育问题的重视,努力提高保育工作的科学性,使我园的保育工作有新的活力。主要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幼儿园工作管理 谢秀丽编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阎水金 张燕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