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57868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强教学反思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郑德武讲完压强这节课后,针对教学设计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一、压强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压力概念是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虽然我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但设计时轻视了对压力概念的认识。二、压强的知识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但对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学中通过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让学生去归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施教中引导学生时,没有及时把压强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联系结合探究实验进一步强化,帮助学生构建

2、压强概念,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缺陷,迫使教师又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用时过多。三、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我从公式出发,让学生掌握一种运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式分析问题的意识。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施使中还是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但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大气压强教学反思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郑德武大气压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

3、题的能力。大气压强的开篇引入较好,我表演了一个魔术:空手吸易拉罐,这个魔术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这时我提出: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个原因,学习大气压强之后你就会明白的。然后组织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做了几个小实验,学生汇报展示。至此得出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方向。然后组织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更是深深吸引住了同学们,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问,至此教学的第一环节已经结束。本环节我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利用一段视频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效果较好。组织学生计算大气压的值时,很多同学不知怎么下手,说明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也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的教学进度。

4、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教师要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上,才能有效的点拨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同时,问题深度、难易要适中,能恰到好处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设置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才设疑”。既不可进行填空式的简单置疑,也不能把知识搞得过于繁杂、神秘,让学生不知所措,失去探究的“抓手”。我在本节课采用了:引起兴趣鼓励猜想选择器材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方法。浮力教学反思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郑德武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还好,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将空塑料瓶按入水中体验浮力

5、的大小,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学生都懂得了水的浮力的有关知识,部分学生表现出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有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创造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这也是学生的思维、想象高度活跃的表现。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多教学目标都较好的达到了,学生能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具有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很多同学受到了验证实验结论的熏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发展。叫人兴奋的是,学生对实验研究

6、的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应用知识的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本堂课的教学还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还不够到位。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郑德武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预习工作,可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起来时,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下面是我上完课后所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首先,学生对于实验的心理准备工作没做好,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在进行实验探究一:什么是浮力?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两个小组顺利完成了实验,其他的小组只是机械的模仿,却没有真正的去贯彻实验精神。把所有的时间放给学生

7、去完成根本不可能,有很多学生面对提供给他们的实验器材,却不知道怎么进行实验。如果我提前讲解一下实验步骤的话,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可是在实验之前如果都告诉他们了,还有自主探究的必要么?这也是很难两全其美的。第二,在做第二个实验学生对于怎么去承接溢杯流出的水不知所措,怎么去处理实验数据上也是感到很茫然。我本以为学生在经历了第一个试验后会把“称重法”测浮力的计算方法学以致用到“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的实验数据处理上,可是仅有极个别学生想到了。在我的一再引导下,学生才慢慢的明白了。还有在处理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时又被卡了一下。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杯、水总重减去杯子的重力就是要求的结果。杠杆教学反思临高第二思

8、源实验学校 郑德武杠杆是初中力学部分简单机械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学生理解与杠杆相关的知识程度对学习简单机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教学中我们往往是按着教材的编排,先介绍什么是杠杆,接着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最后就是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的五要素(包括力臂)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告诉学生的,中间很少有什么铺垫。学生通过聆听,能知道力臂的概念,但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个概念?力臂在杠杆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还是迷迷糊糊,一头雾水。大部分学生经过强化训练,虽然也能利用以上内容去解决相关习题,但是对该部分的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由于力臂这一

9、关键点没有突破,导致学生对后面的其他简单机械学习产生困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对教学过程做了调整: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系统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杠杆,总结得出杠杆共同的特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进而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讲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前先介绍什么是动力、阻力作用线,再引导他们画出点到作用线之间的距离,然后才点明这便是动力臂、阻力臂。如此处理,学生再通过练习强化,便将这一难点克服了。这个仅仅这个内容就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但我觉得这一节课,还是意义蛮大的。通过这节课,我领悟深刻: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