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557412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作文教学点滴心得宾县第二中学 白晶 作文在高考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高考的“半壁江山”。每次督促学生写作文都会耳提面命,生怕我的学生们不重视,可是学生们手里尽是高考满分作文或作文训练技巧,再看看我们的教学实际,师生疲于奔命的是文本课文的教与学、讲与练,很少有作文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与示范课。作文课的本末倒置导致了作文教学中的难上加难,语文教学中的轻重失衡导致了作文教学的举步维艰。下面我谈一谈我对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章最讲究的是真情实感,因有真情实感才有诗情画意。而真情实感来之于生活的原生态,示之于作者的生活实感。“写作源于生活”,作者感受生活时触发美感,触景生情经事生情,激起写作

2、欲望,触动灵感,继而营构成篇,发言成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又是复杂而又丰富的,要写好文章,就要求学生具备各种能力。其中写作技巧的传授,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进入高中后,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教师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定能日益深刻,美感体验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呢?怎样才能用“妙手”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呢? 第一,确定写作内容。就是你想表达什么。具体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亲情美;感受交往,友情美:感受交际,人情美:感受风俗,风情美;感受自然,风物美;感受时代,崇高美;感受历史,悲壮

3、美;感受艺术,形象美;感受科学,体验理性美;感受人生,体验人性美。其次,规定写作阶段。高一年级,指导学生日常注意关注新闻,生活现象,好词好句积累;高二年级,指导学生感受时代历史与科学自然,体验崇高与悲壮、形象与理性;高三年级,指导写作技巧:例如进行45分钟快速作文训练。但这种分解不是平行分离,而是回环往复,融会贯通。 第三,设定路径。即怎样去感受体验。具体方法,一是教师亲身体验,给学生指路。教师在教学中,少谈或不谈空头理论,多说自我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体验,让学生得法于教师的身教言传。二是师生共同体验,教师给学生导路求途。教师每周至少讲5节作文,可以利用早晚课,和周六日自修时间。 我们的学生感受生

4、活的能力和体验美感的能力增强了提高了,学生作文就给力了。在指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美感的同时,开展相应的作文文体训练(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指导学生把感受体验心得创作成各式文章精品,使作文既有整体思路又有具体的内容,学生写作的有序有效的习惯就养成了。那么,究竟如何进行作文文体训练呢? 第一,让他们平时把听到的,见到的优美文句,好的名言,俗语抄记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为作文搜集素材。高一年级着重进行记叙文与说明文的训练,指导学生写好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与小品文:但他们坚持不久兴趣就会淡化,为了不半途而废,还应结合读写,诵读出来,大家评比,互相猎奇,兴趣浓厚。老师可以抓住这点,潜移默化,有意识地

5、选读适合他们需要的作品,把他们从事这项工作的积极性推向一个新台阶。第二,作文五步不能忽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成文。每次作文训练,主要是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提炼主题、如何围绕主题选材组材安排层次等。而具体指导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教师亲自指导,学生积极配合,潜移默化。第三,培养学生作文良好的兴趣,全民总动员,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必须参加写作,让他们积极努力认真完成每篇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留心各种事物,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培养学生敏捷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又一关键。例如,我一般先课前点拨,指导学生写作,上网查资料范文,组成学生评审小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写作文,讲评作文。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使学生会读会写能说会道,有铁杆的口才。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考试的主要抓点。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克服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不要把全部时间和精力倾注在阅读教学中,要兼顾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机会上到一节节明明白白的作文课而不是课文教读课。 因此,我愿意从自我作文教学课做起,探索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从平时的点滴做起,使高中作文教学步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的学生喜爱写作文,热衷好词好句积累,出口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