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54066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工作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工作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工作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工作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工作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工作自查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一、学校园林绿化建设概况XX市xxx中学校地处X市x白沙镇,X市风景名胜黑石山上,是一所办学历史已有39年的中国名校,现有师生近400人,是X市的重点中学、文明单位、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市容整洁单位、0年评为xx区绿色学校、202X年评为X市绿色学校、20X年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22X年评为X市园林式单位,也是XX市级风景名胜区,20X年9月学校连续被评为X市森林校园和XX市优秀园林绿化单位。我校办学特色鲜明,学校把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悠久的历史激励人,以厚重的文化哺育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校环境独特,文化底蕴厚重。学校占地面积30亩,即18789平

2、方米,绿色植物覆盖面积为112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以上,是一所融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环境优美、风景独特的学校。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建绿色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子子孙孙的未来。学校把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建设绿色学校的指导思想。 1、教职工思想统一,认识到位。 我校校园环境优美,全国罕见。这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绝好资源。要在美好的环境中育人,在育人中保护和发展环境。这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并自觉将环境育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机构健全,领导有力。

3、我校领导长期以来把环境教育、环境管理和学校的美化、绿化、净化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前就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和环境活动小组,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了所有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团委、学生会负责人、环境督导员、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下辖各环境小组,包括各年级组、各教研组、教工团支部、校团委会、学生会、校工会等。环境活动小组专门负责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活动,以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聘请了各科教研组长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环境活动指导教师,各班班主任负责环境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德育处负责日常创建活

4、动和环境教育,教务处和教科处负责环境教育和环保科研,总务处负责绿化美化净化以及创建活动经费的支持和硬件建设工程的实施。这样全校形成了网络式的环境教育和保护的管理体系。 3、正确定位,制度健全。 我校于19年开始着手创建XX市绿色学校,于202X年1月通过x市绿色学校的验收,于22年12月通过了XX市绿色学校的验收,202X年通过了X市园林式单位的验收。随即,我校教职工思想更加统一,认识更加到位,把奋斗目标定位为争创全国绿色学校先进学校。202X年月,我校师生近500人举行了创全国绿色学校先进学校签名活动,X市环保局、教委,x市委宣传部、环保局、教委等领导亲临现场作指导,0X年通过了全国绿色学校

5、的验收。 近年来,学校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了各种制度、考评办法、奖惩制度,制定了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计划、规划,进一步健全了专职兼职绿化美化工作管理制度、节约各种资源制度,使环境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有力地保证了环境教育和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 三、科学规划,使园林绿化和人文景观更具特色我校既是一所历史名校,也是XX市级风景名胜区,学校既要发展,环境更要保护。由此我校请来了专门的规划公司,对整个校园和校园周边进行了总体规划,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建设了6座景亭、3个风景水池,补刻了0多处名人题字,以樟林为主体,还规划了近20片花木林,使石、林、池、亭、石刻、古建、警示语、各式建筑、鸟、人的和谐统一。因地制宜,让教学区、学生运动区、生活区区划明显,功能齐备,互不干扰,以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这风景如画的校园里读书,情操得到最大的陶冶,环境意识得到最大的提高。 内容总结()要在美好的环境中育人,在育人中保护和发展环境()环境活动小组专门负责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活动,以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3)3、正确定位,制度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