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528840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XX县区石漠化治理坪上模式调研报告 XX市石漠化情况调研报告 一、XX市石漠化状况 (一)岩溶土地现状 全市9个县(市)区,1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国营林场),岩溶土地总面积1419576.4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444537.3hm2,占调查面积的31.3%;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35709.7hm2,占调查面积的23.7%;非石漠化土地面积639329.4hm2,占调查面积的45.0%。岩溶区土地总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9.1。 (二)石漠化现状 1、按石漠化土地权属划分 国有石漠化土地面积6882.3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6%

2、;集体石漠化土地面积360739.0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81.1%;个人石漠化土地面积76916.0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7.3%。 2、按石漠化程度划分 轻度石漠化面积228903.1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1.5%;中度石漠化面积165321.8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2%;重度石漠化面积37958.6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8.5%;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2353.8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8%。 3、按土地利用类型分 全市石漠化土地面积444537.3hm2,其中发生在林地上的面积为289497hm,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65.1%;发生在耕地上的面积94035

3、.7hm,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2%;发生在牧草地上的面积978.8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0.2%;发生在未利用地上的面积59953.8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3.5%。在石漠化林地289497hm2中,有林地面积73749.6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25.5%;疏林地面积33108.4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11.4%;灌木林地面积106373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36.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2020.2hm2,占石 221漠化林地面积的7.6%;无立木林地面积6467.8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2.2%;宜林地面积47778.2hm2,占石漠化林地面积的16.5%。

4、二、石漠化危害状况 土地石漠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危害。环境科学家把岩溶地区视为一种同沙漠边缘一样的脆弱环境,一些外国专家认为石漠化地区是“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区域”,被称为“地球癌症”,是我国当今三大严重生态问题之一(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 (一)缺水干旱,加剧区域贫困 石漠化地区缺水是生态危机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之所以缺水,主要是因岩溶相当发育,造成地表、地下双层结构,使降水、地表水很快从裂隙、溶洞、漏斗等特殊岩溶地貌中渗入地下,难于贮水,造成地表水缺乏,而地表水埋藏较深,难于开发利用。致使石漠化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和牲畜用水紧缺,而持续降雨或暴雨导致排水不畅,形成水灾,从而形成“

5、无雨则旱,有雨则涝”的局面。特别是干湿季分明,旱季长达半年之久,干旱缺水更突出。有的地方每年11月次年5月底饮用水要从几里外用马车、牛车拉水或靠背水、挑水来解决,有的集天然降水,用简易水窖或容器贮藏。人畜饮用水本来就紧缺,农业生产所需的水就更加困难了,目前石漠化地区的效灌溉面积不足20%,农民只有靠天吃饭。缺水干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XX县区钟山乡狗街村的克马井和大坡脚等自然村,地处峰林、峰丛、溶蚀洼地中,这里每年雨季都发生洪涝,冲毁民房。当春耕播种季节,又正是干季缺水,旱情严重,无法栽种,从而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缺水干旱加剧了区域的贫困。 (二)土壤流失,导致生存危机 土是万物生

6、长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在石漠化区域,由于石灰岩抗风蚀力强,风化层薄,成土缓慢,山体又陡峭,植被覆盖小,地表径流强烈,使土壤难于存留,导致区域内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耕地缺乏。严重的一些地方如XX县区普立乡攀枝嘎村委会的村民被迫在岩裸面小如盆的地方开垦种植作物。再加上地表贮水难,多年积累的一点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因缺水又难于分解,造成土壤干而瘠薄,地力低下,农作物等产量低,导致生存危机。 (三)水土流失,危及水利水电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本,二者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由于岩裸具有风化层薄且难于存留的“先天性缺陷”,使岩溶地区土壤一般都较浅薄,再加地形陡峻,地表植

7、被覆盖小,土壤易流失,特别是岩溶区内,大雨、暴雨较多,强烈的地表径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水库电站的运行周期缩短,综合效能不能正常发挥,影响到江河的航运能力,并对岩溶区域及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威胁。仅1996年,XX县区的丕德河河道淤积深度达2米,淤积泥沙数百万吨,淤积良田150hm2。以礼河电站的蓄水水库每天都有几艘清淤船在清除泥沙,严重危及着水库和以礼河电站的正常生产。 (四)物种消失,危及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物种之家”,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百年以前,诸多动物栖息于此,许多植物物种在此繁衍,多种多样的动植物长期共处构成一个

8、完整的岩溶生态系统。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森林不断遭受破坏,缺土、缺水的脆弱生态变得更加脆弱,难于满足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栖息繁衍,导致许多珍稀的动植物慢慢消失或消亡,加剧了岩溶生态系统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五)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危及国家财产安全 石漠化地区多为少数民族集居区,长期以来,当地群众饱受石漠化的危害,个人收入增长缓慢,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石漠化问题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影响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XX市是地处珠江上游,长江中上游,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的各级梯级电站的寿命至关重要。 二、石漠化防治现状 (

9、一)生态恢复 从1992年启动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至今,XX市在岩溶分布地区开展了各种生态恢复工程,如珠江防护林生态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恢复工程,这些工 3程在石漠化防治、植被恢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共治理石漠化土地89179.3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0.1%。通过多年引种试验及生产实践,在石漠化地区引种成功了金银花、香椿、川滇桤木、任豆、印楝、苏木、吊丝竹等造林树种,总结了防治经验、树立了防治典型。 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范围,加大管护力度,封育结合,保护森林资源。植树种草,提高群众的养殖水平,

10、缓和牲畜养殖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 石漠化地区各县(市)区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了不同的绿化造林方法。如XX县区的靖外乡,榕城镇等,结合小流域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大力植树种草和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近十年来两个乡(镇)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0%。 在一些岩石裸露地比重大,植被稀少地区,采取天然更新,人工造林等措施,通过“栽针、留灌、补阔”或“栽阔、抚灌”形成复层乔灌混交林。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交通又方便,离居民点较近的地方,重点发展经济林(果木)、薪炭林(车桑子)等,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果园和灌木林地。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特别是已石漠化的地段以封山为主,封育结合。封

11、山育林是石漠化治理行之有效的措施,如XX县区龙庆乡政府附近的石山区、XX县区大水井乡炭山村周围的山地,过去举目就是石海,通过十多年的禁封,绝大部分石海已被次生常绿阔叶林、石灰山灌丛覆盖,其覆盖率已达到60%以上。植被覆盖后,缺水问题基本解决,曾经枯竭的溶蚀洼地附近的溶洞已流出泉水,当地人民的生活已有很大提高。 积极开展种草种树,根据各地的立地条件,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树则树。如XX县区大水井乡炭山村,在溶蚀洼地边缘立地条件较好地段通过种植杜仲和枫杨、旱冬瓜、黑荆树,山下部种草,草灌结合(以满足牛羊饲料),中部以上的地段封山育草,多年治理,使该村的植被覆盖明显增加。 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严禁

12、在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地区采樵和烧荒,是恢复岩溶地区森林植被最佳途径。 加大石漠化耕地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林(还草)一方面可以解决岩溶地区的贫困,另一方面恢复生态环境。岩溶地区由于缺土、缺水,粮食单产低,如宣4威市的热水乡干海子村,原来粮食不能自给,生活用水到几公里外挑,1995年开始结合中德合作XX省造林项目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后,粮食能自给,生活用水得到解决。 (二)农田建设 国土和农业部门通过在石漠化地区开展坡耕地改梯田地、客土改田、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农作物新品种引种改良及农村人畜饮水等工程,采取不同治理措施治理石漠化土地5.04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1.3%。通过以

13、上工程的实施,除石漠化严重地区的群众粮食普遍不能自给外,大多岩溶地区的人民粮食基本能自给。 (三)能源建设 在没有煤炭资源的岩溶地区,加强节柴灶、沼气池建设及薪炭林基地建设,是解决石漠化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市20012005年共建沼气池104034口,改灶98654户。到2005年,累计保存沼气池121015口,改灶96.12万户。石漠化地区由过去90%依靠薪材作为生活能源,现在农村能源中薪材只占45.8%,过分依赖森林资源作为能源的状况已得到缓解。目前农村能源结构比例已调整为煤炭占30%,电占12.6%,沼气占7.7%,薪材占45.8%,其它占3.9%。 (四)综合措施 多年来,

14、各部门都在岩溶地区开展了治理和恢复项目,主要开展的工程如下: 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XX市的XX县区钟山乡、开展了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是建小水窖、修公路、种薪炭林、发展特色水果及封山育林。通过六年的治理,不仅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还解决了缺水、缺能源、缺粮的问题,当地农民走出了贫困,逐步向小康迈进。 水利部门在岩溶地区开展了找水、建水库、建小水窖、引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水利工程。通过初步治理,岩溶地区群众饮水困难情况有所改善,生活用水基本能保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保障,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有了改善。 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不发达,

15、贫困程度深,长期陷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生态危机。通过在石漠化地区开展控制人口增长、5缓解人多地少矛盾,加大生态扶持力度、生态移民等工作,从根本上制止了乱开垦行为和乱砍滥伐行为,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民从林地中也获取燃料、肥料、茵类、中草药等林副产品,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地实践证明,只要对石漠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技术对路,治理方法适当,资金投入到位,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可以逐步恢复和改善的。 三、XX市石漠化防治建议 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它是综合因素形成的,在治理时各部门统一协调,统筹考虑,要实施综合治理,必须以治山治水为中心,着眼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重点解决缺水、缺土、缺能源的现状。 (一)加强宣传 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生态特征、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应通过新闻媒体作大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都投入到综合治理石漠化的行列。同时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 (二)科学编制治理规划 建立石漠化地区1。5万基础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研究石漠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