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081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听语言笔记整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基础概念第一节 景别与构图景别:画面的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景别是一种最重要的最外在的视觉 语言形式。景别的特性和影响因素:1. 景别的强制性 是指摄影者和剪辑者对客观世界和观众的双重强制,对景,对人取景范围的强制性。叫 人看什么就看什么的强制性。2距离与景别1)首先表现在直接影响画面间的景别及其内容含量2)其次通过改变距离和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获得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结构以至能改变 画面内容含义。景别的五分法。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 作用:被摄主体只占用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位于远 处或深处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

2、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1 展现场景全貌 2场景段落的总角度,具有定位的作用 3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4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5场景段落的开始或结尾镜头中景 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1 以描写为主,兼顾叙述和描写双重功能的构图景别2在叙事作品中,中景多用于展开情节,能完美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和面部情绪,可以清 楚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特定关系。有利于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展开故事和矛 盾冲突。近景 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1. 一般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2. 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的主导位置3. 人物的细微神态动作成为表现的主要部分,通过神

3、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近景1. 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的取景到腰部以上。2. 近景和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的物体或人物表情。暗示物体或人物表情的意义。特写: 局部以上被摄对象细节 特写镜头是将演员细微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强调出来,因而增加其重要性 常具有象征意义。大特写则更进一步,甚至只表现某人的局部,具有极强的渗透力,直接影响暗示观众 心理。1. 展现人物神情,揭示内心世界2. 表现人体某一部位和突出物体的细部特征3. 戏剧转场4. 表现动作,突出视觉冲击力5. 引起节奏上的变化6. 特写镜头的残缺不完整,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空间7. 具有强迫性的指向作用,

4、有效约束了观众的注意力。景深与焦距1. 短焦镜头 (广角镜头)焦距35mm的是短焦镜头 短焦镜头使拍摄空间的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特点,夸张了前景和 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优点:有利于在较近距离拍摄全景,远景,展示大范围景物全貌和大环境 有利于展现主体环境氛围有利于画面内容信息含量 有利于近距离抢拍2. 中焦镜头35mm-50mm 这种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视觉透视感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3. 长焦镜头5Omm-250mm的镜头 这种焦距镜头把空间的纵深感压缩,前景后景的距离被填平,背景虚化, 长焦镜头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也适合让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4. 大景深

5、镜头 又称为深焦距全景深 由远及近被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像,为扩大前后的纵深清 晰度,常用短焦镜头结合其他条件产生大景深效果。景别的意义:1 暗示描绘电影空间2 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3 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构图 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个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 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构图实际上是对拍摄对象的选择和对空间的重构。特点:1. 系统性2. 动态性3. 视听同时性4. 现场一次定型意义:1. 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美感造型性2. 突出主体形象叙事性3. 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6、象征性内容: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处于中心地位 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关系,作为主体陪衬出现的人或物 环境指围绕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和后景两个部分。环境中的前景、后景的作用 前景:位于被摄主体之前,离摄像机最近的景物1. 使构图赋予变化,增加视觉美感2. 增加画面层次,表现空间深度3. 具有表意作用,传达一定含义后景:与前景相对应,靠近主体后面的人或景物1. 多层次景物造型效果,增加空间深度感2. 表现人物、事件所处的时空环境3. 表现人物的职业特征,兴趣爱好等。(书房内采访)构图的形成单意构图和多意构图单意构图只表现单纯的一花一物,内容和形式单一而明确,也称单

7、构图 多意构图则是通过画面变化表现两种以上含义,传达较多的信息。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静态构图以被摄主体不变,造型元素结构不变和摄影机位不变为特点。动态构图是以被摄主体或镜头活动,使画面结构发生连续不断变化的构图形式,也属多意构 图。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 曲线构图。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封闭式构图称为传统构图,强调精心经营,巧妙布局框内的画面。开放式构图称为不完整构图,不对称构图,不受传统构图观念约束,追求别具一格视觉冲击力。构图的原则美学原则1) 突出主体位置:寻找趣味中心 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1. 几何中心2. 视觉中心、趣味中心、九宫格九宫格构图画面布局的四种位置: 中央、两边、上

8、方、下方 面积 角度2) 合理运用线条及几何形状 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 水平线:给人平稳、宁静、和平、明朗、开阔的感觉 垂直线:给人耸立、刚直、紧张、权力和庄严、居高临下的感觉 斜线: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线条,动感十足,具有一种冲破阻力的力量。 曲线:象征着大海般流畅的运动,象征着优雅,色情和丰产 蛇形线:流动感很强,可有力地表现其场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 动力线:在影像中,有一种表达动势的线,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隐形的,可以是直线的,也 可以是曲线的,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一种动势,这种线条把观众的目标中心引向趣味中心构图中的几何形状三角形 长方形、正方形:稳定、死板、保守3) 画面的均衡

9、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 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起幅与落幅的构图是运动画面的主要构图点。起幅是运动镜头开始时的画面,落幅是运动镜头终止时的画面。美学原则注意事项1. 主体不要居中2. 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3. 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4. 主体不要过分孤单,主体、陪体应该注意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5. 人或物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导,应有疏 有密。6. 画框内的构图,基本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地平线通常在画面中下部。7

10、. 被摄对象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角度。主题服务原则单个构图必须服从于整个作品,是作品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表现好的主题, 要努力设计最适合,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为了主题服务原则,有时要有意 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动态变化原则在运动画面中,摄影师要抓住主要因素来变化构图 ,始终注意运动的方向,速度和节 奏等导致的变化。1. 预留活动空间2. 视觉空间角度 定义:摄影角度是摄影机拍摄时的视角,即摄影师构图时运用摄影机取景器观察 选择而确定画面拍摄位置,由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决定。作用:1.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2. 体现人物的位置关系和叙事信息3. 角度的确立会

11、导致影片中视觉风格的形成拍摄角度的发展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1摄影角度伴随着电影的发展而变化。2角度对观众的观片心理影响3. 摄影角度与画面的关系。拍摄角度分类:垂着平面角度平拍、俯拍、仰拍平视角度:摄影机与人眼相等的高度拍摄所获得的角度。 作用:1.获得画面平稳的效果,但过于平稳使画面不生动2客观,电视新闻的视角。3. 平民视角,平等的交流。俯拍角度:摄影机高于被拍主体的视平线。 俯拍画面中,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上部或上部画外。1)俯拍高度强调环境的空间概念,人物在其中的位置关系,宏观表述。2)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轨迹。3)展示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对峙4)渲染情绪,孤单,渺小,茫然,压抑。仰拍角

12、度 又称仰角度,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 平线。仰拍能够突出展示人物主体和运动,有特殊的造型效果。 低角度的仰拍有效地传达了某种夸张的意味。1. 净化背景,突出主体2. 仰拍垂直线条的物体,可以强调其高度3. 仰拍跳跃,腾空的动作,增强视觉冲击力4. 产生变形效果,线条向上汇聚角度的分析路径:视觉变化 构图形式发生变化画面意义变化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水平平面角度(摄影方向) 正面角度:面向观众,形成跟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面对面 作用:同主观镜头一样,是被摄主体的主观视点 侧面:1.勾画出被摄主体侧面轮廓形象2 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3 适于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

13、能够兼顾双方的神态,动作。4表现双方之间的冲突,力量的对抗背面 悬念,神秘气氛,给人联想的空间 背面具有沉默含蓄的力量 观众视线方向与被摄对象一致,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感心理角度客观性角度: 是指人们日常观察景物习惯而进行拍摄的构图角度,是叙事作品普遍选用的 拍摄角度。摄影角度的隐喻功能 摄影角度的隐喻功能除了具有表现纪录性的画面内容和再现现实之外,它还会 体现画面的潜在内容,在揭示影片的内在价值,开掘人物的心灵世界起到极大的 作用。仰拍俯拍角度的隐喻功能更明显拍摄角度的造型功能1. 摄影角度与光线2. 摄影角度与画面影调关系3. 与构图4. 与镜头焦距5. 与运动镜头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连续镜头

14、中通过改变摄像机机位和角度,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 摄。镜头运动的种类: 基本种类:推、拉、摇、移。此外还有:升降 跟, 综合。运动 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运动推镜头是沿摄像机光轴方向向前移动的接近式拍摄,画面所包容的范围越来越小,是主观视点 镜头中的常用手法。推镜头的特征和作用1. 形成视觉前移的镜头效果2. 突出主体,表现细节,强调重要的情节因素。3. 引导观众进入故事环境。4. 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影响运动主体的动感。拉镜头是沿着摄像机光轴方向向后移动远离式的拍摄,画面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拉镜头 是一种镜头视点的远离。推拉镜头时注意:1 目标明确2 起幅

15、落幅完整准确3 主体中心位置 速度和情绪节奏一致摇镜头 摄像机机位不作位移运动,而是利用三脚架,云台拍摄方向可变动的功能,机身做上下左 右的方向变化的镜头运动方式。功能: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2、34、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 表现运动的主体 利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主观性镜头。(回忆、经历) 移动镜头:指摄像机镜头沿一定的拍摄方向边移动边进行的拍摄所获得的镜头画面形式。1. 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2. 表现复杂的场景3. 表现出真实感和现场感拍摄要求:1.注意保证画面的技术要求。2. 注意画面节奏的表现。3. 注意随时调整焦点。跟镜头:跟摄是摄影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所拍摄的 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作用:1.不间断的表现运动主体。2. 引出环境。3. 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4. 有纪实感升降镜头: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沿着垂直线上移动拍摄的方式叫做升降拍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