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溶地貌的特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507822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岩溶地貌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岩溶地貌的特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溶地貌的特征岩溶地貌发育完美、典型、具代表性,并有许多特色。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碳酸盐岩的制约作用碳酸盐岩是岩溶地貌赖以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岩的岩石性质及结构构造(组合特征)是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的最重要因素。从岩石类型看,广西的岩溶地貌基本上都属于碳酸盐岩地貌。主要是由上古生代中泥盆纪至下二叠纪及中生代三叠纪各种沉积类型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而成。仅在局部(如桂东北资江流域、桂西百色盆地、桂东南桂平麻洞白石山、博白沙河的花石山、藤县、容县都峤山和北部湾海域)分别可见到少量的由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早第三纪钙质及含碳酸盐岩成分的红色碎屑地层形成的红层岩溶地貌丹霞地形和新生代第四纪期间由珊瑚礁形

2、成的生物礁岩溶地貌。碳酸盐岩岩性的差异,导致岩溶发育强弱不一,岩溶地貌类型各异。纯碳酸盐岩(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质白云岩)一般发育为全岩溶地貌(峰丛洼地及峰林平原);不纯的碳酸盐岩或间互夹层型碳酸盐岩发育为半岩溶地貌(丘岭谷地、丛丘谷地、缓丘台地及缓丘平原等)。纯度高的碳酸盐岩岩溶化程度高,岩溶发育强烈,岩溶地貌特征显著。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组合特征)不同,岩溶地貌类型不一样。全广西4个碳酸盐岩岩溶层组组合类型分别发育形成为全岩溶地貌及半岩溶地貌两个不同的地貌类型。即:全碳酸盐岩组合(纯碳酸盐岩组)形成的是全岩溶地貌;间层组合(碳酸盐岩夹非碳酸盐岩组)、互层组合(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互

3、层岩组)及夹层组合(非碳酸盐岩夹碳酸盐岩组)形成的是半岩溶地貌。与气候的密切关系气候是塑造岩溶地貌的主要外营力。气候对岩溶地貌发育、形成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降水量,特别是有效降水量,是造就岩溶气候形态的最主要因素。典型岩溶峰林地貌区(如广西)现代年平均降水量最少也在1200毫米左右。二是温度,直接的与间接的对岩溶地貌发育起控制作用,温度的增加使溶蚀的化学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在潮湿热带亚热带气候作用下,地貌多以负向形态(封闭洼地和岩溶谷地平原)为主,广西及其邻近也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是在潮湿热带亚热带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含量较之大气往往要高出数十倍的)二氧化碳,使之具有强烈的溶蚀能力,

4、而这种溶蚀速度的最大值往往又是出现在土壤和石灰岩的接触带附近,因此,覆盖及半覆盖型岩溶地貌,尤其是岩溶峰林平原区普遍都存在着双层剥蚀表层地表水的溶蚀侵蚀及土层与岩石界面的土下溶蚀,从而大大地加速了岩溶地貌发育与演化的过程。四是土壤本身的一些属性,如酸碱度、碳酸钙含量等皆和气候有关,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溶蚀作用的强度。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湿润系数大于1。自晚白垩纪以来,广西总体上一直属于湿润热带亚热带,有利于岩溶地貌发育。在晚白垩纪一早第三纪时,内陆湖盆发育,基本上处于亚热带南部,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合林为主,林下喜湿热、喜水蕨类繁盛,湖盆及岩溶空间普遍沉积或堆积

5、湿热环境成因的并富含淡水轮藻、介形虫等化石的红层和红色岩溶岩系(如溶积钙质泥岩、溶积钙屑灰岩及溶积钙砾岩等)。此时期为广西岩溶峰林地貌形成的初始时期。晚第三纪(喜山期构造运动)以后,气候变化比较复杂,干与湿、冷与热交替变化频繁,在晚第三纪及第四纪中更新世出现了2个湿热化气候的高峰期,岩溶峰林地貌大规模形成,岩溶洞穴、地下河及洞穴沉积的岩溶岩系(钙华层、穴珠层、砾质粘土层、溶积钙砾岩、冲积砾岩、砂卵石层)与次生化学堆积的钟乳石等绝大多数是属于这一时期岩溶作用的产物。此外,在岩溶平原、谷地及洼地地面常为湿热化气候条件下淋滤形成的厚度不等的蚀余残积红土(红色粘性土)层所覆盖或半覆盖。地质构造的影响广

6、西现代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内营力是来自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特别是第三纪末发生的新构造运动。在此期间,广西西部及西北部,在邻区云贵高原强烈上升的影响下,地势逐渐升至高原面,岩溶地貌也逐渐由低山丘陵向高原过渡,于高原斜坡面上形成岩溶中山地貌。斜坡顶部及高原边缘的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与高原上的地貌类型有许多共同之处,正地形和缓,负地形宽浅,如隆林、西林境内的峰丛山地顶部均比较平缓,洼地分布均较高,底部普遍变浅,外部形态与云南罗平地区的缓峰丛洼地相类似。在相对下陷的盆地谷地区,它们在接受剥蚀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继续接受或在原来的岩溶剥蚀面上沉积了第三系,如南宁盆地在永福群红层之上又沉积了邕宁群,来宾、宁明、百

7、色及田阳等地也有类似情况,致使岩溶剥蚀面被掩埋在第三系之下,从而形成了埋藏型岩溶。而没有沉积第三系或仅为第四系覆盖半覆盖的地区,绝大部分形成覆盖型岩溶峰林平原和缓丘平原。不同的构造体系控制了岩溶地貌的分布格局。广西的构造体系主要有山字型构造、新华夏系构造、经向构造及纬向构造;次要的为北西向构造及弧形构造和旋纽构造。这些构造体系的走向往往是岩溶地貌发育的主导方向,区域岩溶地貌(正地形及负地形)的基本轮廊与构造体系的格局大体相一致。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区域内的宜山、柳州及德保的岩溶山地、谷地顺应构造走向发育的现象明显,并相应地展示出“山”字形的态势;桂北、桂南及桂东南因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主要山脉与

8、河流,岩溶正地形与负地形,特别是负地形(岩溶平原)大多呈北北东或北东向展布;桂东(龙胜鹿寨来宾横县一线以东)及天峨、风山、东兰及巴马等地受经向构造影响,所形成的岩溶山地、平原及部分丘陵、台地均呈有规律的南北走向;在纬向构造带上的峰丛洼地、丘岭谷地、丛丘谷地及岩溶平原等基本上是呈东西走向发育,如桂西隆林、百色、田阳、田东、天等及南部的武鸣、南宁、扶绥、崇左、宁明等地表现均较典型;在大化以上的红水河与隆安以上的右江河谷之间的地块及西南边境附近的那坡、靖西与龙州等地因受北西向构造影响,峰丛洼地、峰林平原、丘岭谷地及主要河流谷地(红水河、右江等)的延伸排列大多呈北西方向。构造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岩

9、溶地貌形成。在广西,褶皱构造的正、负形态与岩溶地貌的正、负形态,一般无倒置现象,即拱曲的背斜构造多形成山地,拗曲的向斜构造多形成盆地(平原),如隆林者隘、蛇场、德峨,乐业幼平、甘田西逻沙圩东,百色者仙,田阳洞靖,德保红泥坡、钦甲,靖西禄洞南、湖润,平果凤梧、坡造,天峨,东兰,巴马弄峰、那社、凤凰,都安保安,宜山北牙,融安泗顶,来宾桥巩西,天等巴荷,武鸣大稔等背斜地貌上为峰丛洼地或丘岭谷地;恭城嘉会,富川,鹿寨三皇、寨沙雒容柳州北,合山北泗,来宾石陵,都安高岭,宜州福隆,忻城红渡,崇左,扶绥龙头,上林澄泰,宾阳新宾、和吉,贵港樟木、三里蒙公、贵城桂平石龙及北流等向斜构造地貌上为峰林平原或缓丘平原

10、。断裂构造主要表现在对负向岩溶地貌、中小岩溶地貌形态和类型的制约。各种岩溶洞穴、地下河、悬崖石壁等地表与地下岩溶地貌形态大多是在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发育而成;在断裂或断裂带切割通过的地方经常发育形成深峡谷地或谷地式的盆地(平原),如都安百鸟红水河峡谷、平果果化右江河谷、湘桂走廊(全州、兴安、桂林岩溶平原)、灌阳黄关、平乐阳安、荔浦修仁、临桂五通两江、融安浮石、鹿寨屯秋、罗城四把、南丹河池宜山柳城鹿寨中渡、都安地苏、都安马山、武鸣两江、平果果化、靖西新圩、渠洋、龙州水口等峰林平原、缓丘平原。深大断裂或断裂交汇带,形成比较宽广的峰林平原和缓丘平原,如柳江通天岩来宾王汉、宾阳黎塘和吉、玉林新桥北流等处。

11、类型复杂,形态多样广西的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全岩溶地貌,半岩溶地貌及生物(礁)岩溶地貌均有发育。它们既有山地、丘陵、台地及平原,也有礁岛屿;并且以各种特征不同、形态各异的正向及负向的岩溶地貌形态类型表现于地表与地下,分布于陆地与海洋。如在地表上有:溶沟、溶槽、竖井、天窗、落水洞、漏斗、洼地、溶盆(坡立谷)、岩溶谷地、岩溶平原、岩溶石柱、石林、天生桥、孤(残)峰、峰林、峰丛、缓丘、丛丘、丘岭、礁坪、丹霞、岩溶湖、岩溶潭、多潮泉、礁体上各种岩溶微形态等;在地下有:岩溶洞穴、地下河、伏流、地下湖、水下生物(珊瑚)礁、各种次生化学沉积形态。广西是我国岩溶峰林地貌最发育而又最典型的地区,有近6.28万平方

12、公里的岩溶峰林区,约占全国岩溶峰林分布面积的60。而岩溶峰林地貌中又以峰丛洼地最为发育。据对全岩溶地貌分布比较集中的桂中和桂西南主要褶皱构造的初步统计,背斜构造分别占85和90,它们有利于峰丛洼地的形成。量计结果,峰丛洼地分布面积约为峰林平原的3.8倍。二类型按其发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可分出以下6种。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

13、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根据不同分类原则,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海岸喀斯特、海底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水文特征分为:充气带喀斯特、浅饱水带喀斯特、深部喀斯特。按形成时期分为:化石喀斯特、古喀斯特、现代喀斯特等。还有生物喀斯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