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紫阳的变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443954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紫阳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乡紫阳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乡紫阳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乡紫阳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紫阳的变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乡紫阳的变化 陕西紫阳小学五年级二班匡星杭 紫阳是我的家乡,她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变化更是巨大。 改革开放前,紫阳人穿的是白布染了色的衣服,脚蹬解放鞋,夏天穿得最多的是草鞋,最漂亮的服装是中山装,居民最好的电器是手电筒,人与人的交流靠写信,没有电话,住的是石板房,下雨天的街道都是稀泥坑,走路会溅得满身是泥浆。粮食与蔬菜都很单一,经常缺粮,过年想弄一个“蒸盆子”都不可能。 如今,有了大型的超市,各式各样的电器走进了居民家里,大冰箱大彩电已不稀罕,座机手机家家有,就连农民种地就拿着手机,农民也会操作电脑,发个QQ短信什么的也难不到他们。居民

2、们身穿名牌西装,脚穿名牌皮鞋,幸福地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有的住着别墅,有私家车,想到什么地方去旅行都可以;县城有了西餐厅,火锅店很多,什么风味的都有;各种蔬菜水果源源不断地从其它地方运来,连外国水果也登陆了紫阳;稀泥路变成了柏油路,乡村小路变成了通车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横穿本县,给县城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的经济开发区逐步在建立,破烂的房子正在改造成新房。总之,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我漫步在汉江走廊上,欣赏着变化中的家乡,使人精神焕发。遥想当年安康水电站未建时,汉江紫阳段水位很低,只能通行吨位低的机动船,摆渡用小舢板船。现在这里成了瀛湖库区,“高峡出平湖”,大型的货

3、轮直通安康,外地游客坐着快艇划过水面,显出一道很深的银白壕沟,十分好看。大型豪华游船游弋在江面上,客人一边品着紫阳富硒茶,一边欣赏紫阳民歌,多么惬意! 开发中的文笔山,是紫阳人想把它打造成安康的后花园。温润的绿色会成为旅游资源,汉江南岸“青山绿波,连霄亘壑”,名山美石,引人依恋;水色澄明,清泠特异;细竹茂密,秀美幽奇。如此佳境,一定有“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的盛况。这可以拉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徜徉在汉江边上的高速公路下,看着修建中的“紫阳港汉江大桥”。江面上,工人正在挖地基,脚手架上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她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夺目,预示着将有一座靓丽的大桥横卧在江面上,会给汉江两岸的人民带来诸多方便,休闲娱乐,沿江商业带,很快就会体现出汉江经济特色来。“一叶知秋”,一江也知改革开放的成就啊! 我站在文笔山山顶,只见明镜般的汉江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条经过精心打磨的蓝宝石宽带,煞是壮观。这是一江没有受过污染的纯净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相中的目标。我梦想着这一江美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早日进京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2012年3月17日 (舒远慧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