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水果教学案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40481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水果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画水果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画水果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画水果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画水果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水果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水果教学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小学美术画水果授课人:代云成学 校:西安市未央区方新小学画水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画水果是人美版第七册第十一课的一节造型表现内容。本节课是小学阶段人美版教材学生学习水墨画系列课程中由三年级表现抽象物象、认识水墨工具的彩墨游戏过渡到表象具象物体、学习运用水墨工具、表现技法的一节课关键课,他与下一课娇艳的花都属于中国画教学.学生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教材中选择的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荔枝蜜蜂,这是一幅写意中国画,用色大方,笔法流畅,内容生动活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并进行作画。让学生在观

2、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1、在具体的生活中,学生认识、吃过许多的水果。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较好地观察基础。2、 水墨画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对水墨画的用具和最基本的运用技巧都有所了解,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本节课的学习中的难点。(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1、 四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2、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中国画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学习表现。(四)对教

3、学内容的思考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回忆水果、观察水果,运用水墨画的方法表现一个和一组水果。本节课在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到“以学定教”。在三年级已学“彩墨游戏”以及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身边及生活中物体的色彩、形状的观察,以及表现方法的运用,体会从单个的表现到成组的表现的过程及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中国画表现能力,学生逐步形成对彩墨的运用的认识。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为促进学生发展,根据教学内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初步体会水墨表现单个水果的方法,通过对教师示范作品的欣赏、分析,学习勾线填色法和没骨画法。以及欣赏画家作品和师生互动,学习表现成组水果的方法(前后、遮挡、

4、大小、穿插等)调动学生学习。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因为要学生通过观察将实物运用中国画的技法表现出来,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跨度较大,所以我把能简单的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单个水果为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欣赏、学生尝试等多种方法,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所以,本节课我的主要任务是演示示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如何用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体验成功的喜悦。(五)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学

5、习勾线填色和没骨画法表现单个或成组水果。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习勾线填色法和没骨画法尝试画单个水果。2、欣赏画家表现水果为题材的作品研究感悟成组水果的组合方法。3、运用勾线填色法或没骨画法表现一组水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初步了解水墨表象具象物品,感受水墨画独特的表现魅力。2、建立美来源于生活的概念,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等国画用具学生: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美术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6、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递进式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1、情境示范 引出课题 2、尝试练习 探究新知 3、欣赏感悟 递进新知4、师法自然 意在笔先5、创作体验 巩固拓展 6、展示交流 成功快乐(一)、情境示范 引出课题1、教师示范:苹果由勾线填色法完成,葡萄由没骨画法完成。观察(形状、颜色)调色(观察到水果的颜色)用笔(注意水份的多少)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这两种水果老师在画时采用的方法一样吗观察老师,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示范表现一幅的苹果、葡萄小品。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苹果:勾线填色法完成。葡萄:没骨画法完成。2、出示课

7、题:画水果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和熟悉的生活情景巧妙地直接点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表现的水果。(二)、尝试练习 探究新知1、学生尝试学生尝试老师运用的两种方法表现一个水果。2、发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三)、欣赏感悟 递进新知名作欣赏,激发审美期待课件出中国画画家的作品学生欣赏。问题:这些画家所画的水果是不是单个的?我们应学习他们画的什么?学生欣赏,谈谈感受。(一组;有聚有散;有多有少;有先有后)(四)、师法自然 意在笔先

8、1、观赏水果实物,感知水果的颜色、形状 “同学们,你们现在喜欢中国画吗?是不是也想动笔尝试着画画啊? 别急,先请你们拿出带来的水果,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这些水果的形状和颜色,好吗? 观察、讨论水果的形状,颜色。并想一想怎么用颜色表现你想画的水果。2、欣赏学生作业。(五)、创作体验 巩固拓展学生作画。作业要求 仔细观察或回忆水果的特点,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单个或一组水果。(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播放古典音乐,制造氛围,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1、先让学生想想画什么,怎么画;然后动手画。 2、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六)、展示交流 成功快乐1、评画析画,分享作画快乐。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相

9、互从水果的形状、颜色进行评价。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2、老师利用照相机拍照将学生学习过程展现出来,然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三、教学效果预估: 课堂“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途径。美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游戏、骑自行车一样需亲身体验。而仅仅看课本、听讲是很难学会的。在本节课中我以“活动”中的尝试为基础,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经历一个个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张扬,创造的灵感火花是有蹦出、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

10、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学生能很轻松的掌握本节知识,同时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及动手的能力。具体地力体现为“三性” (一)主体性: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美术问题。(二)探究性: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观察欣赏老师的示范,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还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的探究活动之中,如第一次尝试画出单个水果和第二次尝试完成成组的水果,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有的学生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实践性: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

11、,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美术创作之中。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孩子感悟到“美来源于生活。案例反思:画水果属于中国画教学,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先说说自己认为成功的方面1、重点教学环节的教学。环节一:欣赏,感受用中国画工具表现水果通过学生的试着用颜料在纸上画一画体验国画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美术学习的快乐。同时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表现水果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果实饱满而有韵味的。有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喜爱国画的感情。同时,以学生之间

12、的相互学习来拓展相关知识。环节二:画好一水果后的交流。如何评价学生作业是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研究方向。新课程的其中一条理念就是跟评价有关的为学生发展而评价。在这个交流环节中我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发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知识、情感、价值观等。环节三:教师演示绘画全过程。我的教学设想是尽可能利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使学生体会水分的干湿对颜色晕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把自己喜欢的水果表现出来,我利用简单的“示范”来调动学生进行思维,经过讨论和反复实践,总结出用笔、用色的规律,同时提示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问题,解决本课知识重点,结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 尝试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多次实践后,让学生直接用中国画材料去画水果。让他们在完全独立的环境中去尝试,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工具的使用、水墨的变化、造型的把握等等。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绘画经验的获得阶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到完成后,交流发现到的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认识如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