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38681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阳光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用输液贴检验规程医用输液贴检测规程1用途:该产品主要应用于输液过程输液导管、针柄的固定和输液穿刺部位的保护。2使用的检测设备、仪器及工具:2.1 电子称(无纺布、白硅纸均匀度检测)2.2 温湿度表(环境要求检测)2.3 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管、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1ml移液管、洗耳球(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2.4 天平、镊子、表面皿(白硅纸吸水性检测) 2.5 2000g50g辊轴、2000g砝码、实验板、加载板、生化培养箱、秒表(输液贴胶带持粘性检测) 2.6初粘性测试仪、钢球、清洗剂(乙醇)和擦拭材料(脱脂纱布)(输液贴胶带初粘性检

2、测)3使用的原材料及检测方法3.1包装袋 包装袋外观检测,检查包装袋外观平整干净、印字清晰,无破口,无污物。3.2白硅纸 3.2.1 白硅纸外观检查 观察白硅纸卷材是否干净整洁,纸面是否有斑点、异物,纸面无破口、油污。 3.2.2 白硅纸规格检测 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厚度,从上中下截取10cm10cm无纺布,称重,重量应为402g。 3.2.3 白硅纸均匀度检测 分别从白硅纸卷材上上中下截取10次10cm10cm无纺布料,称重,计算偏差。3.2.4 白硅纸防粘面检测 用力揉搓纸硅面,再揉搓手指,看手指是否变滑、用标准检测胶带粘取白硅面,然后透过光源观察粘取部分于四周的白硅纸光泽上是否有差异。3.

3、3吸水垫 3.3.1 吸水垫外观检查 吸水垫卷材外观无异物、干净整洁、卷材无破口、油污。 3.3.2 吸水垫吸水率检测 3.3.2.1 试验器材及样品 3.3.2.1.1 天平,分度值为0.01g。 3.3.2.1.2 镊子,长度为10cm。 3.3.2.1.3 250ml烧杯 3.3.2.1.4 吸水垫。尺寸2cm2cm ,三块。 3.3.2.2 实验步骤 3.3.2.2.1 将烧杯盛上水,水面不低于1cm。 3.3.2.2.2 用天平称量吸水垫的重量,记为M1, 3.3.2.2.3 使敷料层面向下,平放在室温的水面上,1min后用镊子轻轻夹住一角,提出水面,停留10s(停留期间不得抖动)。

4、然后称其重量,记为M2。 3.3.2.2.4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3块吸水垫。 3.3.2.3 数据处理 按下公式(1)计算吸水量X,取三次平均值。 M2-M1 X = (1) M1 式中:M1为干燥吸水垫的重量,g; M2为吸水后吸水垫的重量, X为吸水垫的吸水度。3.4包装盒 3.4.1 包装盒规格检测 用钢尺直接量取包装盒规格长1405 mm宽605mm高1005mm 3.4.2 包装盒外观检查 包装盒上应该有以下标志,并应清晰、记录准确。产品名称,内装数量;生产单位名称;产品注册号和本标准号;生产批号、有效期和灭菌日期;产品说明书;产品规格。 3.5 无纺布胶带持粘性检测 沿粘贴在被粘物上

5、得压敏胶粘带长度方向垂直悬挂一规定重量的砝码时,胶粘带抵抗位移的能力为持粘性。 持粘性用试片移动一定距离的时间或者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表示。 3.5.1试验装置 3.5.1.1 试验架 由可调水平的底座和悬挂、固定试验板用的支架组成。试验架应使悬挂在支架上的试验板的工作面保持竖直方向。为保证温度控制,可选用生化培养箱。 3.5.1.2 试验板和加载板 试验板的规格为 3.5.1.3 辊轴 重量为200050g 3.5.2 实验步骤 3.5.2.1 用擦拭材料擦拭试验板和加载板,用干净纱布擦干 3.5.2.2 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按规定尺寸(胶带规格为60mm25mm),将

6、试样平行于板的纵向粘贴在紧挨着的试验板和加载板的中部(试验板25mm,加载板45mm),用辊轴以约300mm/min的速度在试样上滚压3次。 3.5.2.3 试样在板上粘贴后,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20min,然后将试验板垂直固定到试验架上,轻轻用销子链接加载板和2000g50g的砝码,置于生化培养箱内,记录起始时间。生化培养箱控制温度为40-70。 3.5.2.4 记录试样从试验板上脱落的时间。 3.5.2 无纺布胶带初粘力的检测3.5.2.1 定义 初粘性物体和压敏胶粘带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胶粘带对物体的粘附作用称为初粘性。3.5.2.2 原理:将一

7、钢球滚过平放在倾斜板上的胶粘带粘性面。根据规定长度的粘性面能够粘住的最大钢球尺寸,评价其初粘性大小。3.5.2.3 测试设备: 3.5.2.3.1 初粘性测试仪(如济南铭威检测生产的CNY-1) 3.5.2.3.1.1 倾斜板:以厚约2 mm的玻璃板覆在厚约7 mm的钢板或者铝型板上组成倾斜板。两极间可衬入毫米座标纸,作为安放试样、调节钢球起始位置的标记。3.5.2.3.1.2 放球器:放球器应能调节倾斜板上的钢球起始位置,释放钢球时,对球应无任何附加力。3.5.2.3.1.3 支架:支架用于支持倾斜板,并可在060范围内调节板的倾角。3.5.2.3.1.4 底座:底座应能调节并保持装置的水平

8、状态。3.5.2.3.1.5 接球盒:接球盒用于承接板上滚落的钢球,其内壁衬有软质材料。3.5.2.3.2 钢球: 以GCr15轴承钢制造、精度不低于GB 30877钢球规定的0级、直径为 1 英寸的32种钢球,可作为测试用钢球。钢球按其英制直径的32倍值编排球号。测试时应使用球号连续的一组钢球。钢球应存放在防锈油中。有锈迹、伤痕的球须及时更换。3.5.2.3.3 聚酯薄膜:采用符合JB 1256776020聚酯薄膜规定的厚度为0025mm的薄膜。其长度约为110mm,宽度比试样约宽20 mm。3.5.2.3.4 清洗剂和擦拭材料:3.5.2.3.4.1 消洗剂:消洗剂可采用化学纯的丙酮、乙酸

9、乙酯、酒精等适宜的溶剂。3.5.2.3.4.2 擦拭材料:采用脱脂纱布等柔软的纤维织物作为擦拭材料。这类材料应不含有可溶于上述溶剂的物质。3.5.2.3.5 测试条件: 3.5.2.3.5.1 试验室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55。3.5.2.3.5.2 制备试样前,胶粘带应除去包装材料,互不重迭地在5l条件下放置2h以上。3.5.2.3.6 试样:试样宽度为1080mm,长度约250mm,除去最外层 3 5圈胶粘带后,以约300mm/min的速度解开卷状胶粘带(对片状制品则以同样速率揭去其隔离层),每隔200mm左右裁取一个试样,取4个以上。试样拉伸变形较大时,允许有不大于3 min的停放时

10、间,使其复原。取样时不允许手或其他物体接触试样测试段。3.5.2.3.7 测试步骤: 3.5.2.3.7.1 准备工作3.5.2.3.7.2 将斜面滚球装置调至水平位置,除特殊规定外,将倾斜板的倾角调到30。3.5.2.3.7.3 用蘸有清洗剂的脱脂纱布,擦洗玻璃表面和聚酯薄膜的两面,再用纱布擦干净。3.5.2.3.7.1 将擦去防锈油的钢球,放入盛有消洗剂的容器内浸泡数分钟,取出洗剂和纱布反复清洗擦拭,然后再用干净纱布擦拭干净,清洗后的钢球,应用干净的竹(木、骨)制镊子等工具央取。3.5.2.3.7.5 按图2所示,将胶粘带试样粘性面向上地放置在倾斜板上。在规定部位覆上聚酯薄膜作为助滚段。助

11、滚段应平整,无气泡、皱折等缺陷。助滚段以下100mm范围为测试段。 3.5.2.3.7.6 用胶粘讲将助滚段两侧及试样下端固定在倾斜板上。必要时,也可以用胶粘带沿测试段两侧边缘加以固定,使试样平整地贴合在板上。 3.5.2.3.7.7 用慑子把钢球夹入放球器内,调节放球器的前后位置,使钢球中心位于助滚最起始线上,在正式测试前,一个试样允许作多次试测,但应调节放球器的左右位置,使钢球每次滚过的轨迹不重合。试样宽度大于25 mm时,以试样中央25mm宽的区域为有效测试区域。 3.5.2.3.7.8 预选最大钢球 3.5.2.3.7.9 轻轻打片放球器,观察滚下的钢球是否在测试段内被粘住(停止移动逾

12、5s以下)。从大至小,取不同球号的钢球进行适当次测试,直至找到测试段能粘住的最大球号钢球。 3.5.2.3.7.10 取上述最大球号钢球和球号与之衔接的大小两个球,在同一试样上各进行一次测试,以确认最大球号的钢球。 3.5.2.3.7.11 正式测试,取3个试样,用最大球号钢球各进行一次滚球测试。若某试样不能粘住此钢球,可换用球号仅小于它的钢球进行一次测试,若仍不能粘住,则须按71473重新测试。3.5.2.3.8 测试结果 3.5.2.3.8.1 测试结果以钢球球号表示。 3.5.2.3.8.2 在3个试样各自粘住的钢球中,如果3个都为最大球号钢球,或者两个为最大球号钢球,而另一个的球号仅小

13、于最大球号,则测试结果以最大球号表示;如果一个为最大球号钢球,而另两个钢球球号仅小于最大球号,则测试结果以仅小于最大球号的钢球球号表示。4工艺流程图领料无纺布胶带外观检测白硅纸外观检查吸水垫外观检测上无纺布胶带卷材上白硅纸卷材上吸水垫卷材成型切片1片装上包装袋检测封装包装盒打码上包装盒包装箱打码上包装箱装袋检测装盒装箱捆扎消毒检测入库检测装盒装箱捆扎消毒检测入库包装盒打码上包装盒包装箱打码上包装箱5岗位质量关键点及检测方法 5.1 成型切片过程 因为分裁时加入新的原材料吸水垫卷材,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吸水垫外观的自检,保持分裁刀口干净无异物、锋利、不粘胶,记录分切记录、分切轴标号、设定的米数、

14、分切轴数、设定的带宽。此过程胶面重新暴露空气中,应注意操作时间尽量迅速,减少胶面暴露时间,尽量减少对胶带粘性影响。因1片装输液贴此过程后就成为成品,注意自检输液贴规格,注意输液贴切口平整光滑、输液贴袋密封性。上输液贴胶带时注意剥离胶带分裁成宽度为15mm、10mm、10mm的3条胶带,注意分切号的胶带边缘整齐无毛边,敷吸水垫到15mm宽的胶带,注意居中对齐,分切边缘整齐无毛边,敷离型纸宽度为40mm宽,检查离型纸分切边缘整齐无毛边,3条胶带间隙是否一致均匀,背切口未断裂。包装纸检查切口是否平整。 巡检过程 检查输液贴胶带的切口是否整齐,白硅纸、无纺布胶带是否粘合住,无纺布胶带3条带宽是否规范为15mm、10mm、10mm,三条带宽之间的间隙是否一致,吸水垫是否放在了宽为15mm的胶带条正中位置,敷合是否严紧,吸水垫切口整齐,规格为13mm长,检查长度。操作台干净整洁、分切刀口锋利、无粘胶;如果为1片装输液贴胶带此过程已装入小袋,检查小袋封口状况。 专检过程 因为此过程胶面再次暴露在空气中,因此亦须进行持粘性、剥离强度检测,此过程后输液贴胶带已为成品,所以在此步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此过程胶面暴露在空气中,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以免影响粘性。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