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365548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教案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体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 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寻李白片段)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提问 写的是哪位诗人? 明确 李白。这首诗就叫寻李白。 提问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歌,你对李白诗歌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谈。 参考 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夸张成分非常多。给人感觉非常豪

2、放,他说的东西看了以后让人过目不忘。 李白的诗中洋溢着飘逸豪放的感情,他的诗向来直抒胸臆,狂放不羁,非常奔放,倾斜着浪漫主义的激情。李白的有些诗歌在我们读来虽然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李白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激情。我们欣赏李白诗歌也要带着这种感情去欣赏。 李白主要是豪放,利用大量奇特的想象写他的诗,我们读起来会很生动、具体,印象特别深刻。 小结 豪放、夸张、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具体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蜀道难。再次感受一下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难封面。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听的时

3、候注意字词的读音。另外,把你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不能理解的字词划下来。 提问 朗读非常的精彩,听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到非常的恐惧、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活动 我们先看字词,你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问。 参考 “扪身历井仰胁息”。解释为“屏住呼吸”,为什么解释为“屏住呼吸”? 明确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向友人说明蜀道是很艰险的、路途是险峻的。人们在这种状况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作者说要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和路途的险峻有关系,是害怕。 “乒崖转石万壑雷”的“乒”字:发出很响的声音。 2下面我问大家几个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 危乎高哉 危:和后面的高是反

4、复,同义复用。李白还有诗,“危楼高白尺,手可摘星辰。”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阻挡,挡住。 以手膺坐长叹 膺:胸。成语:义愤填膺。 剑阁峥嵘而崔嵬 峥嵘:山石突兀、高峻的样子。 所守或匪亲 或:倘若,如果。表假设。 3提问 大家初读这首诗,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明确 难于上青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在全诗里面反复出现了三次,可以说是贯穿全诗始终的一句主旨句。由这个主旨句我们可以基本上把握住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感叹蜀道之难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为什么作者要感叹蜀道难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三、评析预习案四、具体研习课文 1赏析第一小节

5、(1)感悟 活动 首先看第一小节,先把第一小节自由朗读一遍。找出第一小节中叙述的句子、描写的句子。看看它叙述了哪些内容,又描写了哪些内容。 活动 请一位同学找叙述的句子。 明确 叙述的句子: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娥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提问 叙述了什么内容?请一位同学概括。 明确 叙述了蜀道长期闭塞的状况,以及蜀道间重山叠岭的地貌和蜀道的由来。 小结 交代了蜀道的由来,以及秦蜀之间不通人烟,长期阻隔的情况。 提问 描写的句子有哪些?请一位同学回答。 明确 描写的句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

6、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提问 描写了什么? 明确 描写了蜀道山势的险峻。 小结 这些叙述和描写都非常生动。之所以生动,是和诗人那种浪漫主义激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请大家自由朗读其中的句子,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参考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小结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

7、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 小结 通过黄鹤

8、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诵读 提问 如果要通过朗读来体现他的这种浪漫主义激情,该怎样表达? 活动 首先看看叙述的句子。怎么读比较好?请一位同学范读。(生读) 提问 为什么这样处理? 参考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娥眉颠”是做叙述,就是做了一种铺垫。读得要相对平一点。“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讲了蜀道的由来,这部分是这一段最重要的句子。因为文章的第一段

9、主要就应该是介绍了蜀道的由来。语气应该读得比较重。 活动 全班齐读。从“蚕丛”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提问 下面描写的句子又应该怎么处理呢?为什么? 参考 下面描写的句子首先应该读得比较缓慢。因为这一段描写蜀道的高和险,让人有一种处身于蜀道之中,可攀而不可及的想法。特别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句更应该读得比较缓慢,让人想象出蜀道有一种盘旋情形。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尚”,猿猱欲度愁攀缘的“愁”应该重读。因为这两个字强调了蜀道的高和险,连黄鹤之飞都过不去。“尚”和“愁”是修饰这两句话的重点。所以当重读。 点评 师范读纠正。(比较读,重点强调尚、和愁。拉长“尚”和“愁”,到两句诗

10、后面略慢,稍轻。) 活动 让学生比较哪种更好。简说原因。 明确 第二种。“尚”和“愁”拖长,起到强调两个字的作用。而且语速使人感觉到重点是在“不得过”和“愁攀缘”上面。完全符合要突出山势的高和险峻这个重点。 小结 正因为山势险峻,连黄鹤和猿猱都过不去,人当然更过不去。所以有时候要突出一个意思,不仅仅是用加重语气的方式。有的时候反而降低声调,读慢一些,更能突出这个词句的含义。 活动 生齐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结、提问 这几句表现人难以攀越蜀道的无可奈何之感觉。最后剩下开头的两句话,这两句应该怎么读? 参考 开头两句读得应该比较有气势。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

11、全文出现了三次,是全文的主旨句,读得比较有气势就可以突出全文的这个重点。 提问 怎么读才能有气势,怎么读? 参考 语序要缓慢一点。应该抓住重点“难”。(师范读)结构比较紧凑。(生范读) 明确 应该读快一点,强调“难于上青天”。再重点强调“青天”。因为上蜀道比上青还难。突出蜀道的高。前面两句直抒胸臆的话,最前面三个叹词“噫吁曦”稍微拖长读。(师范读)后面一句“危乎高哉”“呼”和“哉”要读慢一点,突出前面的“危”和“高”。 生范读。 活动 全体学生齐读。(从开头难于上青天。) 点评 难于上青天还应该读得声音高一点。更果断一些,有力一些。充分突出这首诗的主旨。因为一开始它就奠定了这首诗的豪放的基调。

12、我们应该通过朗读把它体现出来。 活动 生再齐读。 活动 生再齐读整个第一小节。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 2赏析第二小节 活动 这是第一小节,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鉴赏了一下。接下来看二小节,第二小节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 这一段的鉴赏我要交给大家,请大家先选择其中一处改写成散文并体现出这首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不要扩展,只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做拓宽就可以了,并且要能体现出他浪漫主义的风格。) (几分钟后),先将写的东西在四人小组里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推举出一名写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改写参考一 只见在那个沧桑的千年古树上,一只单薄的鸟儿站在最单薄的那根树枝上用劲啼叫,仿佛

13、心中充满哀怨。成对的鸟儿一前一后穿梭在林子里,好不自在。一片的空山寂寥、肃静,只听见杜鹃在夜色中啼血。 改写参考二 连绵的山峰高大险峻,仿佛耸入云霄。一棵枯松倚挂在悬崖上,似乎即将跌进深谷。湍急的流水与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的瀑布像是在互相较量。它们使出最大力气撞击山崖。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改写参考三 只见鸟儿在高高的古树上悲哀的鸣叫着,雌鸟紧跟着雄鸟在林间盘旋。又听见杜鹃在朦胧的月光下悲哀的鸣叫,似乎在为空无一人的山峰悲鸣。 改写参考四 接连不断的山峦直耸入天,在夜色中更显得可怖,崖边的几棵松树机警地挂在绝壁边,鬼魅而妖冶。奔腾的激流与瀑布相撞,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冲击着山崖,一块块碎石沿

14、着几乎垂直的崖面滚入了涛涛的江水中,转眼便不见了。 其他同学评一下,哪个同学改得最好,为什么?请两位同学。 点评 第一处描写营造的是让人惊恐,非常凄凉的氛围。第一段写好不自在,和原文的意境不相切合。改写不仅仅是扩展、想象就可以了,还要忠于原文。 提问 这一段如何通过朗读体现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首先看第二段,描写有两部分,这两部分描写处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明确 不相同,因为第一段是讲“悲鸟”和“子规”,体现了一种比较悲凉的气氛。应该读得稍微慢一点。显得气氛比较悲凉一些。下面一句描写的是山势的险要和情景的可怖,要读得快一点,气势要稍大。使人能体会到险要的感觉。 活动 生示范读。(从“但见悲鸟号古

15、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乒崖转石万壑雷万壑雷”。) 点评 第二处读得快一些。语调再加重一些更好。 活动 全班学生齐读这两处描写。(从“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乒崖转石万壑雷”。) 提问 这段里面还有几个抒情的句子,应该怎么念? 明确 这段里的抒情句念得表示出对朋友的担心,劝告他不要去蜀地的感情要表现出来。 活动 齐读。把它和两个写景的句子和在一起。(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赏析第三小节 提问 第三段的句式和前两段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前两段都是以长句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段大多数都是短句,以四字句为主。好处:与前两段形成了一种语言上参差不齐,整散结合的特点。更加自如地表达出作者奔放热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