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弊端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34107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弊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弊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弊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弊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弊端在中华民族浩浩荡荡的五千年历史长廊中,凝聚了源远流长、 丰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中华儿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食粮。传统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慢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对教育工作提出了 “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成为了当 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流,所以儒家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目的的代表。从社会要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目的

2、的就是培养统治者要求的治才、吏才,表现为“读书做官”。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就已确立,孔子的学生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教育目的有益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I从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看,中国传统教育目的主要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修养身心,培养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为“明人伦”,在他看来“人伦”就是“人道”,“道”是儒家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教 育的终极目标。“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明明德”,进而“亲民”以至于“至善” 之境。为达此目的,大学中把教育的目的概括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项要求。在以儒家思

3、想 为指导思想的封建社会,这一指导思想一直贯穿着传统教育的始终,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及内容的确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历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重大的变革,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踏上了救国图强的道路。在这一时期,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国人,培养人才,强国强民。在此同时,蔡元 培、陶行知等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寻求教育强国的道路上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为近现代中国教育体制的确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和内容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

4、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中 国传统教育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体。“四书”、“五经”虽凝聚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但其又是按照 统治阶级利益不断删定,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定教条,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教化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愚 化了民众。而且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涉及到自然科学,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给传统教育打上了深深地 时代烙印。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学原则虽强调贯彻启发式,学思并重,知行统一的思想,又到处可见呆读死记、照 本宣科,以应付各类考试为目的,扭曲了学习的目的。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之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使读书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力性,

5、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意义。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完整的人格,不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不利于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天、地、君、亲、师”是至高无上的,而这一点在传统教育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更是死抱着四书五经,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而这恰恰促 成了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悲哀!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家庭教育,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关爱,不允许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一些事情,总是为孩子操办一切, 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而结果孩子是这个也不敢做,那个也不会做,难道这就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吗?我国着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发出的“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吐露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去深思。在 21世纪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如何真正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些任务都需要教育 去完成。在中国现代化教育进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育体制,去其糟粕,取其 1 精华!在中国现代化教育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优秀的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