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34107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分图地球公转讲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分图地球公转春秋分图地球公转:=.1 111*解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解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广东版七年级上册p17图1.19江西省瑞金三中 杨春凤 电话15970726983邮编342500一、图中直观信息1、教材中的图是个彩色立体图,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把它转化成黑白的平面图,见图1。2、图中“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的情况与此相反。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4、图中地轴相互平行。5、地轴与赤道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图16、一般左、右两侧是“二至”图。习惯从左侧开始,知道了左侧情况, 再按春分日一夏至日一秋分日一冬至日一春分日的顺序依次推出其 他节气。二、必须掌握

2、的几个重点知识点(考点)1、节气图中四个节气分别是指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这是我 国农历24个节气中的四个特殊节气。2、日期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日期分别是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平 时练习中一般可不带“前后,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太阳 直射最北纬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是太阳直射最南纬线。可见,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运动(见图2):(1)自春分日后秋分日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中 段),北半球为夏半年;自秋分日后次年春分日前(图中

3、段),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半年。(2)自夏至日后冬至日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图中段);自冬至日后一一次年夏至日前,太阳直身点向北移动(图中段)。图24、昼、夜长短情况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夜 长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 长达一年中最短(夜长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可见,(1)自春分日后秋分日前,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 附近有极昼现象;自秋分日后-一次年春分日前,北半球各地昼短夜 长,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2)自夏至日后-一冬至日前,北半球 各地昼长渐短;自冬至日后次年夏至日前,北半球各地昼长渐

4、长。以上几个重点知识可以归纳成下表:三、“二分二至”的确定“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中一般左侧图是夏至日,如图1,但这不是绝对的,见图3。很明显图3与图1的地轴倾向不同,那么,如图3何确定呢?关健是寻找太阳直射点,确定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由于 日地距离非常遥远(约15亿千米),地球、太阳在这遥远的距离面 前显得非常渺小,小到我们可以把太阳、地球看成一个点,把太阳照 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一束光线,这束光线就是日、地间的连线。所以, 找出图中表示太阳的圆和图中左侧表示地球的圆,两圆心的连线就是 太阳直射光线,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若太阳直 射北回归线,则为夏至日;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为

5、冬至日。确定 了左侧图,按公转方向可以推出其他节气。四、例析题目:材料一:图4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材料二:某日下午5点多种,家在赣州市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比前些天更快降临?。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是()图4a、一b、一c、一d、2、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正向(南、北)移动。a北、北 b、北、南c、南、南d、南、3、此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解析:很明显图中节气、日期等都不清楚。只有按文中”三“介绍的方法找出太阳直射点。作图5,明显看出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图中为夏至日。再依据地球公转方向推出是秋分日、是

6、冬至日、 是春分日。根据材料二,赣州市“寒风袭人”、“夜色比前些天更快降临”,说明北半球已进入冬半年且昼渐短。所以,此时地球运行 图5应在一段,即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答案:1、c2、c3、极夜(文中“一”均指地球公转方向)【篇二:201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太阳高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太阳高度 变大,到中午最大,然后变小。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为度,晨昏 线上太阳高度为度。1 .太阳高度:某地某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天中,太阳高度由小2 ,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某地 时(地方时)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下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径图导。?(纬

7、度差为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h广州;h悉尼。(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 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离直射点距离越近 (纬度差越),正 午太阳高度越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地区达到最小。3.正午太阳高度(h)北半球夏至,地区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北半球冬至,地区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的应用。?(1)影子日变化: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 方向,日影指向 方向;日落 时k阳位于 日影指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 方向,日影指向 方向;日落 时太

8、阳位于,日影指向;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时,太阳位于 ,日影指向。日落时太 阳位于,日影指向;正午日影: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都位于正方天空,影 子向正 。南回归线以南至南极圈,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都位于正 方 天空,影子向正 。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不是在头顶,就是在正南, 或是在正北。(3)关于阳光照射面积的判断太阳高度越大,照进屋内的面积越;太阳高度越小,照进屋内的面积越;(4)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 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h 。 l 为:l= tanh【例

9、题11读右图,回答3题:(1) .abcdeh (2).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的是:(3).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的是【例题2】下图a.b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c.乙地位于北温带 d.丙 地位于北温带【例题31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 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显著改善。请读下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 知识回答(1)(3)题。a. 1个月 b. 3个月c. 6个月d. 9个月(2)为避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 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阳光直接照射。那么在两幢楼房间距不变的情 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a. 20 米 b. 30 米 c. 40

10、米 d. 50 米(3)若其中某房主欲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 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不合理的是同步练习1 .正午太阳高度是()a. 一定大于0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同一条纬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d.出、日落区时相同 正确的是()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a. 7月 11日,7月1日,3月1日,3月1日,1月1日b 日c.日,4.7月1日,3月1日, 5月1日,3月1日5月1日,卜面关于北京春、秋分和冬、1

11、月1日d.7月1日,1月1夏至正午太阳高度的示意图,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北京 b.沈阳c.成都d.海口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读图回答2题.图中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是()a. a b . b c. c d.图中四点中,纬度由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为()a. abcdcdbac . dcba d . cbad 右图为3月21日北半球某纬度线上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情况,回答 2题11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慢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12 .下列四座

12、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日影有日变化和年变化。某地一天中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且为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人们发现旗杆(a)与杆影(b)等长(如下图所示),回答 34题。13 .该地的地理坐标为()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当地经纬度测算研究”活动,其操作方法是: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这一天,选择操场上q处垂直竖立一根竹竿(杆长 3米),画一个半径3米的圆圈,将观测到 的杆顶端在地面对应的投影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读图3,回答3题

13、15 .观测地的地理坐标为()【篇三:第三节地球的公转】第三节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的变化规律;2、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3、结合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和应用;学习重、难点分析1 .学习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 .学习难点: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过程、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从天北极上空俯视:时针,从天南极上空俯视:时针。3 .公转的周期:约为月初,速度4 .远日点;近日点:月初,速度5 .在下图中: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找出近日点、远

14、日点”位路,说出判断依据探究一:北半球夏半年为什么比冬半年长?5 .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一黄赤交角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黄道)的夹角:,二者之和是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由于(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纬线)和(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探究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公转速度的变化与二分二至日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3)公转速度加快时段:(4)公转速度减慢时段:3.右图为 地球公转图”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图”乙),读图完成下列 问,。(1)当地球位于甲图中的 e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2)地球运行于ab段和cd段所花的时间是否相等?为什么?(3). 11月1日,地球位于甲图中的 时段,位于乙图中的 时段。(卜)、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基本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2.太阳高度的变化探究二分析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哪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由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