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29472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共享八篇_王昌龄古诗集 王昌龄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篇二】 独游(:王昌龄)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独游的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第5首。 【原文】 独游 :唐王昌龄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

2、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解释】 每:全诗校:“一作自。” 景:景况。晏:安静,安逸。 “目送”句:嵇康送兄秀才穆入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得意,游心太玄。” 彼:指飞雁。飞:全诗校:“一作非。”适:得意。 此:指双鲤鱼。催优患:遭受患难。指鲤鱼吞钩被捕获。 “因得”句:指从鱼贪饵被捉,领悟到疏慢之害。省,明白。 青岑客:指岩栖的高士隐者。 “神超”句:指精神超然脱俗,便与外物无所违反。全诗校:“一作超然无遗事。” 系:拘牵。名与宦:名利和仕宦。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篇三】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唐诗鉴赏 【原文】 从军行七首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

3、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yu)浑。 【解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终流入黄河。 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 【白话译文】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非常紧急,接到战报后快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绽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赏

4、析】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字,笔墨特别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假如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斗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

5、的首创。王昌龄从军行组诗第五首,应当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胜利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中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示意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削减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似乎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

6、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读者会悬想: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绽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进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由于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示意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成功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7、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假如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斗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特长。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精彩。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会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会、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当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文人

8、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篇四】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篇五】 王昌龄咏史原文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行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篇六】

9、 杂兴(:王昌龄)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杂兴的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第2首。 【原文】 杂兴 :唐王昌龄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解释】 此诗咏燕丹、荆柯事。史记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欲报秦王赢政之仇,使刺客荆柯刺秦王。荆柯诈献樊於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阴藏匕首于地图中,图穷而匕首现,柯持以刺秦王,不中,被杀身亡。“粉锉”句:谓匕首锐利无比,能削铁成粉。狼虎:指秦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狼虎之国,不行信”。“一举”句:指燕太子丹派荆柯刺杀秦王此举,

10、无论胜利与否,荆柯都不行能生还,故曰“无两全”。荆坷:战国齐人,字公叔。匹夫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之勇。万人杰:尹文子“千人才曰俊,万人曰杰。”此言万人杰无取于匹夫之勇。无道:指秦国。吞诸侯:指秦吞并六国。坐:旋,很快。九州裂:指秦国分崩离析。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篇七】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qnngun 孤成遥望玉门关。 hungshbizhnchunjnji 黄沙百战穿金甲, bplulnzhngbhun 不破楼兰终不还。 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

11、扬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殊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闻名的代表作。 解释 1.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 2.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3.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4.破:击败。 5.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鄯善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古诗今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战胜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名句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这里用了一个暗字

12、非常精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阔、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保卫边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警惕地遥望着四周。一个孤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勇敢。后两句详细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境况,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很多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峻地威逼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宝,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并且奇妙地运用比方和衬托的手法,达到了非常动人的艺术境界。 文人特别重视的王昌龄诗歌作品【篇八】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战胜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解释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经常侵扰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