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27698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集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 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钮二W+ at - r=耳pf = xq 4 ar其中a为加速度,W为初速度,匚为t秒时的速度,.:为t秒时的位移速度公式:厂二七-出位移公式_ 2、 =亍位移-速度公式:-= WA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受恒外力作用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规律 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p=m_ 1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位移公式(

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推导: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二(初速度+末速度)/2=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二(功+网、2 利用速度公式-;,得此i +中+ (功+时), 2此| +麻*+ 1 a$ = 2一十=2f = jf =听 + 云淋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关于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 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radt = fl f + Vn,改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进而有rvdt -3r1(at += at2 + vqI4 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t=0j- 2时,s=0,故这个任意常

3、数c=0,于是有1了*一这就是位移公式。推论 m 二顼:平均速度二(初速度+末速度)/2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M = oT2(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X为位 移,V为末速度,3为初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 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 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4、。1)匀变速 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 s/t (定义式)2. 有用推论Vt2-Vo2=2as3.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 (Vt+Vo)/24. 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2 = (Vo2+Vt2)/26. 位移 S=V 平 t=Vo t+at2/2=Vt/2 t7.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实验用推论As = aT2A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米(m);路程:

5、米;速度单位换算:1m/s = 3.6km/h注:(1) 平均速度是矢量;(2) 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19) /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 自由落体运动1. 初速度Vo = 02. 末速度Vt=gt3. 下落高度h=gt2/2 (从Vo位置向下计算)4. 推论 Vt2 = 2gh注:(1)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 a=g = 9.8m/s2刁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

6、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 竖直上抛运动1. 位移 s=Vot-gt2/22. 末速度 Vt=Vo-gt(g=9.8m/s210m/s2)3. 有用推论 Vt2-Vo2=-2gs4.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s- = Lapp =岫十速度公式:v=v+at位移公式: 2平均速度公式:201、速度位移关系式:v -v=2as根据匀

7、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 +at和位 009 =对+ _L妒移公式,两式联立消去t即可得到速度位移关系式.在有些问题中,没有给出或者不涉及时间t,应用速度位移关系式解题比较方便。2、某段时间 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W。证明:由v=v +0at可知,经寻后的瞬时速度为:凹门柘+:就,而就=弓_%即:肝口 = V= f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的关系为:V 。证明:根据略-略=Ng则;屈点-谙=2仆三蛆_薄点=0亍 两式相等有:薄点-餐=蛆-薄点 tad皤点=* +吧即:均点=声(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个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8、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2、对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如下特殊规律:1玮,2殊,37味瞬时速度的比为3 :岭:马:vb = 1:2:3:f1T内,27虬3ZW位移的比为* 最:必禹= 1:4:9:(3)第一个T内,第二个丁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 : S : S ::S = 1:3:5:-:(2n1)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为t;t;M:tn =i:忑a:康也):商而M关注:对物体作匀减速运动至末速为零,常逆向视为初速为零的同加速度大 小的匀加速运动。解题相当方便实用。(三)关于追及和相遇问题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规律的典型应用.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的追及、

9、相 遇或避免碰撞中的关键问题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同一位置.因此应分别 研究两物体的运动,列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1、关键是分析两物体的速度关系,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 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作匀速直线 运动的物体时,两者速度相等了,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着位移,则永远追不上, 此时两者间距离最小;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则恰能追上, 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速度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速度, 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0、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 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2、相遇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 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解题方法指导:(1) 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 画出草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2) 因追及和相遇问题至少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问题,对描述他们运动规 律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一般选大地为参考 系.(3) 若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求解追及和相遇问题,常可简化求解过程,但应 注意将两物体对地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转化为相对物理量的方法.在 追及问题中,常把被追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样追赶物体相对被追物体的各物理量就可表示为&砌二&厅一 二%,%料二瑞一,相密二% - %,且式中各物理 量(矢量)的符号都应以统一的正方向进行确定.(4) 有些问题用图像来分析或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数学方法来处理较为 简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