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240755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海燕 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海 燕1.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2.朗读诗歌,加强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体会,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3.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的深意,理解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4.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对比、烘托和比喻、拟人、反复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4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3.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的深意。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海燕吗?看,这就是海燕。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

2、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去感受高尔基在这首散文诗中所谱写出的生命之歌。(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使学生直观感受海燕在海上翱翔的英姿,激发学习兴趣。二、朗读课文,把握情感1.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师课上补充。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它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写于1901年,当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

3、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结合背景资料,朗读诗歌,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2.反复诵读,把握情感基调。(1)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朗读本文时,应该选择什么风格的背景音乐?文中的海燕具有怎样的特点?预设 激昂高亢。高傲、勇敢。(2)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并思考朗读时情感、语气应该怎样变化。师播放激昂的背景音乐,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师分部分指导朗读。朗读指导:a.朗读“在苍茫的大海上”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一部分时,总体语调应平缓些。具体朗读处理:读到“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时,语调要明快有力;读到“海鸥”“海鸭”“企鹅”三部分时,语调要低沉并带有嘲

4、讽的语气。在读完了“蠢笨的企鹅在悬崖底下”一句以后,“只有”这个词,可以用重音,表现文势转折,使海燕的形象突兀而起,然后用轻快的语气朗读,并且充满自信、坚定的力量,使人感受到海燕的英雄气概。b.朗读“乌云越来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这一部分时,声音可以逐渐放高,速度稍稍加快。具体朗读处理:读到风狂浪激的情景时,要读出紧张的气氛,使人感到海燕将面临的艰难复杂的形势。读到“乌云遮不住太阳”这一富于哲理性的警句时,语调要坚定、有力,充满胜利的信心和乐观主义情绪。c.朗读“狂风吼叫”到课文结尾时,声调要变得更加高昂激越。具体朗读指导:读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高亢、响亮,使人感到海燕这

5、胜利的叫喊声回旋不息,具有无穷的力量和极大的号召力。生根据指导,再次齐读课文。(3)依据朗读时情感的变化,概括文章描绘的三个画面。预设 第一个画面: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飞翔,渴望暴风雨。第二个画面: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第三个画面: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预言胜利,呼唤暴风雨。【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诗情、诗理、诗味都需要通过反复朗诵才能深刻领会。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可以将朗读作为切入点,通过感受朗读时情感的变化,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三、细读文本,探究象征手法1.生细读课文,勾画出写海燕活动的环境的句子,自由朗读这些句子。预设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

6、着乌云。(2)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3)雷声轰响。波浪摔成尘雾和碎末。(4)狂风吼叫雷声轰响(5)一堆堆乌云,一晃就消失了。2.思考:作者写海燕时为什么要写海燕活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海燕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对海燕有着怎样的情感?预设 作者写海燕时写海燕所处的险恶环境,是为了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面对恶劣的环境,海燕勇敢地搏击风雨,穿越乌云,并渴望黑暗之后光明的到来。作者对海燕充满了赞美之情。 3.师:结合时代背景思考,文中的“海燕”仅指自然界中的海燕吗?它有什么深层含义?预设 不是。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

7、、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师补充: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简而言之,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的手法。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设计意图】对文本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不应当是孤立的、概念的,应先从海燕所处的环境入手,分析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和作者的艺术构思,通过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准确把握文本,体会海燕的象征意义,再让学生明确“象征手法”的定义和作用。4.除了海燕,课文中

8、还有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它们分别象征什么?(1)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小组讨论探究所得。(2)师引导明确。预设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黑暗的反革命势力。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5.课文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预设 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和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

9、思路自主完成对其他形象的分析,体会文本中对比、烘托等写作手法的运用。第2课时1.通过分析关键词句,进一步理解文中形象的含义。2.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塑造海燕形象、抒发作者情感上的作用。一、衔接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结合时代背景对课文中相关形象的象征意义做了具体落实。这节课,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些形象的关键性词句,来还原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从而进一步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示这节课的重点二、分析关键词句,深入理解形象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生边听边完成下面的任务。1.将课文中写各种动物以及大海在暴风雨前的反应的词句圈画出来。2.思考并讨论这些词句

10、分别表达了什么深层意思。预设 (1)“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穿过”体现了革命的影响力之大,这种影响力“如箭一般”射穿了象征沙皇黑暗统治的乌云,不可阻挡,显示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勇气与力量。“掠起”不仅说明海燕“飞翔”的速度极快,还说明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因为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说明人民群众已经响应革命者的号召,在革命领导者的带领下勇敢地冲上前,投身于战斗之中。(2)“飞翔”“叫喊”。“飞翔”和“叫喊”是海燕的基本行为动作,正是这两个行为动作在文中多次出现,才突出了海燕一方面唤醒和教育人民群众的贡献,另一方面带领人民群众一往无前地勇敢战斗的无产

11、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3)“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抓住”,显示大海力大无比;“深渊”,表现大海潜能无尽。这里大海与闪电的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闪电的箭光熄灭”表示大海的胜利,象征无产阶级必胜,沙皇反动派势力最终必然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4)海鸥“呻吟着”,海鸭“吓坏了”,企鹅“躲藏”。“呻吟”“吓坏”“躲藏”象征着在战斗到来的时候,这些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害怕战斗、害怕社会制度变革的“丑态”。这些既得利益者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心,只会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摆动。他们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正好对比、烘托出真正无产阶级革命者们勇敢、执着、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

12、神。【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挖掘课文深层内容,使文中形象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朗化、清晰化。三、赏析修辞手法,品味艺术特色师:这首散文诗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1.生自主勾画相应句子并赏析。2.师指名生谈谈理解并明确。预设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赏析: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语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身姿并且给海燕活动的背景增添一点亮光,使人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

13、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2)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赏析: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呻吟”“吓坏”等词,赋予海鸭以人的声音、动作和情感,写出了海鸭的恐惧、胆怯,与英勇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赏析: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抱”“甩”“摔”几个动词的连用,以及“恶狠狠”的神态刻画,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写出了风的猖狂气焰。把巨浪比作“大块的翡翠”,突出海浪中蕴蓄的力量,也烘托出风的猖狂和凶狠。(4)暴风雨!

14、暴风雨就要来啦!赏析:这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极度兴奋、欢快之情,号召人民起来迎接暴风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以修辞手法的赏析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去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四、布置作业除了海燕这个主要形象,文中还有海鸥、海鸭、企鹅和狂风、乌云、雷声这两组形象。选择其中一组形象,想象一下:如果海燕要向它们表明自己的心志,它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300字。提示:因两组诉说对象不同,在撰写宣言时应做出明显区分。以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为例,海燕的心理活动应包括这样几点:欢乐,与其他海鸟的恐惧

15、形成鲜明对比;对暴风雨的热情和渴望;无畏和对战胜暴风雨的信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对话应该突出它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和冲突,表现出海燕蔑视怯者的情感态度。结束语:时代需要张扬坚韧不拔的刚性精神,鄙弃胆小懦弱的庸者。俄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海燕的精神,今天,我们的生活同样也需要海燕这种无惧困难、勇于奋斗的品质。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人生暴风雨中的海燕!【设计意图】以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深入品味作品中的形象,感受作品的主题。以朗读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赏析诗歌的一般路径。海燕是一篇经典的散文诗,其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需要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在第1课时中,课堂以朗读为核心,通过朗读全文,体会情感的变化,理清文章层次结构,通过朗读海燕活动的环境的句子,体会海燕的象征意义。同时,对具体诗句应当如何朗读的揣摩,也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分析关键词句,深入把握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学生在第1节课时中已经知道了象征手法,但这种理解可能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帮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赋予这些形象的深刻意义,可以通过分析课文里含有象征意味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的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理解作者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