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23685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一 、选择题研究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细胞膜、玻璃纸、植物细胞壁的共同点是 ( ) A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 B小分子物质可以选择通过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 D水分子都可以通过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

2、。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找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方法观察结果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而小2常温下加入Fe3+氧气泡稍多而小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少而小

3、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的作用条件温和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如下图所示,若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磷脂分子的稳定分布方式为()将人体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 abc B. acbC. abc D. acb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

4、质层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D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白天用H2

5、18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CO2会出现18O,H218O中的18O进入CO2的途径是( ) A.经光反应进入O2,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B.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C.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CO2 D.直接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所示的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Dc点以后

6、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二 、填空题 (2011年苏北四市检测)从猪唾液、胰液和新鲜肝脏细胞中分别提取到酶E1、E2、E3,它们与三种物质混合后情况如表一,且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表二为有关的颜色反应实验。据表回答(表中“”表示有反应,“”表示无反应):表1表2(1)依据表中的信息,可以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E2是_酶。(2)在酶E1、E2、E3中,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_,理由是_。(3)表二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原因是_。如下图将马铃薯块挖个凹穴,放在内、外两种液体中间。已知一种是清水,一种是0.3 gmL的

7、蔗糖溶液,开始时,两个液面是平的,过一段时间后液面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液体A是_,B是_。(2)在图甲中,C处细胞_水,D处细胞_水。(3)在图乙中,C处细胞_水,D处细胞_水。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2:细胞的代谢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AD解析:据图能作出的判断是:加入某药物,溶液中24Na不再增加,加入ATP,细胞中的24Na排出,溶液中的24Na增加,某药物可抑制细胞产生ATP,即抑制细胞呼吸。由此只能推断出神经纤维排出24Na时需要ATP,而不能推断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答案:CC解析 本题为实验分析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四种实验方法和现象,应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如下:比较1、2

8、和3可知,加Fe3+比自然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泡稍多,而加入新鲜的肝脏提取液,氧气泡多而大,说明肝脏提取液中含有强烈催化作用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显然是酶,同时说明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以酶的催化条件具有温和性。比较1、3、4可知,煮沸的鲜肝提取液已失去催化作用,说明高温使酶失活,这进一步说明酶催化条件的温和性。由本题实验中只有H2O2溶液这一种,无法知道提取液中的酶能否催化其他反应,即无法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解析:亲水基团接触水,疏水基团不溶于水。D解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

9、亡;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O能穿过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答案:DA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定都是氨基酸,但不论是蛋白质还是RNA,其化学组成元素均包括C、H、O、N。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其既可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酶的活性会随着酶存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所以酶应不断更新才能够维持细胞代谢的稳定和高效。答案:CD解析:花青素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单

10、纯破坏细胞膜、细胞壁,只要液泡未破坏,花青素就不会出来,液泡膜与细胞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合称原生质层,可看成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D解析 H2O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6CO2+12H2OC6H12O6+6H2O+6O2,其中,H2O中的氧经光反应阶段进入O2,O2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O。在细胞呼吸过程中,H2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H2O中的氧经过转化进入CO2中。B二 、填空题解析:(1)三种酶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说明酶具有特异性。由表二知S2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说明S2为蛋白质,E2能催化S2,E2是蛋白酶。(2)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这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为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由表一知S1E1、S2E2、S3E3都能反应,最终试管中只剩下三种酶,由表二知三支试管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说明三种酶是蛋白质。答案:(1)专一性(特异性)蛋白(或胰蛋白)(2)酶E3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分清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还是由酶的作用引起的(或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3)酶E1、E2、E3均为蛋白质(1)0.3g/ml的蔗糖溶液 清水 (2)失 吸 (3)吸 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