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146117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童蒙须知(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卷 首 语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从小埋下各种“好习惯”的种子,让“好习惯”的果实为我们的明天带来芳香!让“好习惯”伴我们快乐成长!教材说明学生从一年级开始,通过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训练,已经逐渐了解了小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本校的各项纪律要求,如按时上课,上课要守纪律,课间活动要守秩序,排队快静齐等等。一、二年级侧重养成教育,主要让学生知道学校有哪些纪律。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并产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另外他们的

2、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孔子总结出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方面的好习惯:如“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三省吾身”等等。孟子也谈到了学习的好习惯:如“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要学会质疑。中庸还论述了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和相应的良好习惯,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不迷信教师,不盲目相信他人,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

3、样的关系。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学中我们倡导小组愉快合作的习惯。课堂乐于小组合作,合作前先有个体思考,再经过小组交流补充,最后达成集体共识。做到人人参与,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多向互动的学习氛围。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 课文则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古人云:“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

4、”,我们要教育学生应该时刻不忘记纪律这一“阶梯”,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要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时刻注意培养自己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遵守纪律贵在自觉,自觉是遵守纪律的关键。二是将遵守纪律的道德观念落在行动上。遵守纪律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三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三国时,刘备在临终前曾谆谆告诫他的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两句话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道德修养的座右铭。其实,纪律修养也一样。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以小纪而不遵”。本教材以主题内容构建单元,全册共设如下八个单元:1敢于提问。2、学会合作。3、诚实守信。4、遵守纪律。5、遵守

5、规则。6、学会负责。7、认真阅读。8、爱护弱小。养成教育培养目标1、敢于提问2、学会合作3、诚实守信4、遵守纪律5、遵守规则6、学会负责7、认真阅读8、表里如一1、敢于提问论语公冶长中讲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都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学会提问。所以本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提问兴趣,促习惯养成。2.增强质疑意识,促习惯提问。3、培养提问的技巧。从而让学生养成敢于提问的好习惯。故事屋: 孙中山不懂就问孙中山小时

6、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一天,先生又教了一段课文。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能背了。可是,书里说的什么意思,他还有些不明白。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先生收直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

7、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也很认真。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刨根问底的孩子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就是一个爱提问题的人,他非常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他的家乡在格林诺克的小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没有人在意过,可瓦特就留了心。一天,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看见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在啪啪啪地做响,不停地往上跳动,他观察了好半天,感到好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什么玩意使壶盖跳动呢?”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是这样。”瓦特没有满足

8、,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呢?”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回答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瓦特在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壶里的水蒸气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像里面藏着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极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就揭开。通过反复验证,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的,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1782年,蒸汽机发

9、明成功了!缀满问号的童年小爱迪生自学习说话时就喜欢问各种问题,好像他学说话只是为了发问似的。有一次,他问爸爸:“为什么会吹风?”“阿尔,我不知道。”爸爸回答说。 “为什么你不知道?”他追问。爱迪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在他小小的心灵中,似乎自然界无处不充满着未解的谜团。 爱迪生小时候不仅不爱说话,而且还常常一个人出神,他会久久地盯着一件东西,一动不动,在心里琢磨这件东西是怎么回事,他会久久盯着天空中慢慢浮动的,不断变幻形状的云,他会久久盯着雨后天际那七色弯弯的彩虹有的时候,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低,闪电也越来越高,正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会四散奔去,赶紧回家,家人们也忙着关拢鸡鸭棚

10、门,收拾屋外的东西,关好窗户。而爱迪生这会儿却盯着划破天幕的闪电,谛听那滚滚而来的雷声,心里琢磨着: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这雷的声音和闪电的亮光是怎么出来的呢?爱迪生从小就是这么一个爱动脑筋又好问的孩子。少年笛卡尔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先进科学思想的代表,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小笛卡尔出生于法国,父亲是有名的律师,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第三天就去世了,他由好心的保姆抚养长大。小时候,保姆抱着笛卡尔一边乘凉,一边讲起故事:“你看见窗户正对着的那颗星吗?那是美女星。上面有位美丽的公主。”“她吃什么呢?”笛卡尔问。“她吃苹果,不爱吃糖,星星上糖太多了。”保姆说。笛卡尔又问:“星

11、星哪来那么多糖呢?”“本来就有的呗!”保姆说。“你也没上去过,怎么知道有那么多糖呢?”笛卡尔问。“这”保姆被问住了。一旁的父亲也被弄得张口结舌,只好说:“好啦,小哲学家,你长大后自己解答吧。”父亲的话激励了笛卡尔,他一生不倦追求,长大后真的成为一名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议一议:1、读了孙中山的故事,你有什么问题?2、孙中山的话给你什么启示?3、瓦特是如何发明蒸汽机的?4、发明大王爱迪生提了哪些问题?5、读了笛卡尔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实践活动:1、记录本周你提了哪些问题,并把问题进行分类,哪些已经找到了答案,哪些还需要自己继续寻找答案,哪些需要同学们或老师的帮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哪个

12、,通过学会提问,你学到了什么?2、“我爱提问”主题班会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科学家勤学好问的资料。 思考题:(1)每节课上我爱举手提问吗?(2)我为什么不爱提问呢?是害怕老师批评还是怕同学笑话?(3)听了科学家的故事,我今后会改变自己吗? 名言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注释:敏:聪明。好:喜好。耻:羞耻,耻辱。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 劝学注释:孰:谁。 惑:疑惑。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陶行知2、学会合作 易经中讲到:“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我们也学过“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些谚语都告诉我们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

13、在教材学习的实践中体验到学会合作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格与行为教育。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故事屋: 将 相 和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的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蔺相如当时是赵王身边一位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座城的任务。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国,蔺相如肩负国家利益和荣辱,冒生命危险以聪明才智和胆识完壁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和封赏。不久秦赵两国国君在滇池相会。蔺相如

14、立下大功,为赵国挽回面子,因此,赵王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不满,觉得自己在沙场上为赵国拼命,攻下无数城池,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动动嘴皮子就比自己的功劳还大,很不服气。蔺相如得知廉颇对自己有意见处处忍让,别人说他是怕廉颇,他却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能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不敢入侵,因为赵国有得力将相,一旦我们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趁机入侵怎么办?我不论功争权,为的是国家大局,将相的共同利益!”此话传到廉颇耳里,廉颇也是身明大义之人,主动负荆请罪。将相和的佳话流传至今。三个和尚没水吃同学们,三个和尚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古庙,庙里有个和尚,他一个人管理庙宇

15、,很勤快。每天他挑着两个水桶,走6里多路到山下担水,回来后打扫庙宇,然后按时念经。念完后到庙后的菜地种些瓜菜。庙堂干干净净,生活有条有理。可不久又来了个瘦和尚,他们开始互相推脱干活,最后只好两人抬水,勉强过活。过了不久,又来了个胖 和尚,他们谁也不想吃亏,谁也不愿意去挑水,只好大眼瞪小眼,望着水桶发呆。有一天老鼠打翻了蜡烛,着火了。三个和尚马上跳起来,也没有商量,你担水,我灭火,三个人齐心协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之后,三个和尚醒悟过来,他们再也不互相推脱,互相照顾,互相关心,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个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是的,要有集体主义精神,要学会团结合作。当今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而个人的智慧和知识面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一项事业的成功,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为更好的完成某项任务而合作,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取得更大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