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备好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11995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备好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备好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备好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备好课一、明确教学任务,确立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方向指导作用。因此,备课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然后再围绕着目的任务来准备其他方面。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必须注意三点:第一,全面。即坚持全面性原则,从知识的传授任务、技能的形成任务、能力的培养任务,到身体的发展任务、品德的陶冶任务等等,方方面面都要全面考虑,不可遗漏。否则,会造成教学的片面性,最终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性,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违背教育目的。然而,坚持全面性原则,并不是要求每门课、每个单元、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不能有所侧重。事实上,面面俱

2、到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强调全面性,就是说在“思想上”应全面考虑,在“实践上”应突出重点。只有全面考虑,才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只有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天长日久的教学中,达到全面。思想上不全面,就会造成缺漏;实践中无重点,也会带来失败。第二,具体。即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要明确,可操作,能实现,切忌含混、笼统、空泛。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育对象、具体的教育环境人手,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第三,适当。即教学的目的任务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太高太难,也不能太低太易。太高太难了做不到,太低太易了没意义。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发展程度,确定适度的教学目的。如,曾有一位老师在教小学语文第三册坐

3、井观天一课时,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揭示出寓言的寓意,目标任务定得太高,违背了可接受性原则,费力不讨好,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实,这篇课文的教学的目的任务,只要求学生读懂寓言,知道寓言讲的是什么就行了。人为地拨高教学目的要求,一旦学生达不到,教师就只能采取硬性灌输的办法,不但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带来更大的危害,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学习就变成了一个被动的苦差事。所以,教学目标任务必须适当。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第一,熟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国家的教育目的。这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都是为实现国家培养

4、人才的总要求而服务的。第二,熟悉本级本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任务。这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南。第三,明确本学科的教育目的任务。这是我们制定具体目标任务的前提。第四,确定本单元、本课题、本节课的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当然,每次备课,不一定重复以上步骤,因为对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滥熟于胸,成为自然而然不必考虑的前提。总之,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全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制定教学的目的要求,一要具体,二要明确,三要恰当。切忌笼统,模糊。在制定目的要求的同时,还要构思落实的方案,使它真正能够变成现实。没有具体实施的构想,再好的目

5、的要求也等于零。二、了解教学对象教师讲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学到手。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物(教材),不见人学生, 闭门造车的状况。教学和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教师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有的学校虽然师生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他们以为,备课的过程仅仅是消化教材的过程,却不明白:不了解学生实际,就不可能处理好教材。因而在课堂上冒出许多问题,由于没有准备而无法解决;或者想去解决,却又没有时间。所以,在掌握教材的同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备课又备人,后者更重要。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6、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 所以说,教学对象是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教师教学的成功。因此,备课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备学生。备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集体的了解。对学生个体来说,个体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情绪情感、意志毅力、身心发育、家庭情况等,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只有对每一个学生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成长。对于学生集体来讲,集体的人数、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民族构成、家庭背景、人际关系、集体风气、凝

7、聚力、向心力等,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才能促进集体及每个集体成员的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地进行“分类指导”。要做到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就必须热爱学生,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如果看见学生就厌烦,哪里还有心思去熟悉和了解学生。而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热爱工作的对象。因此,要备好学生,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要做到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就必须多接触学生,多关心学生;必须时时处处留心留意,坚持不懈;必须认真、细致,不能怕麻烦、怕花时间,也不能粗枝大叶、一曝十寒。真正的了解学生是备好课的关键备课,在吃

8、透教材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备课实际是备人”,教是为了学,所以,教师的备课应当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备课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学生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因此,备课时,除了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情况外,还要了解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如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及该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的位置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课才能有针对性,教学时就能因势利导,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把学生的学习

9、情况备进去,是一件十分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诸如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的程度及接受能力等。只有对这些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才能正确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知识面的宽窄,课时容量的大小、轻重及速度的快慢,才能采取恰当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求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了解学生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方式很多,主要的分为两种,一是集中了解,二是分散了解。集中了解一般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以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作业为主。还可以跟学生座谈,听取学生的反映、要求。还可以听其他任课教师或原班主任的整体情况介绍等。分散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多种多

10、样的,是经常性的,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提问、复习、讨论、辩论等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方式进行;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来进行;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进行;可以通过谈话来进行;可以通过家访来进行;可以通过辅导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作业、间接调查等方式进行。以上方法途径,只有多种结合起来运用,才会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总之,教师对所了解的情况,要做必要的统计,进行分析。各种情况在学生中占有多大的比重,要有数据统计,程度分析,并进行反复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备课时有的放矢,并能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三、

11、掌握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内容,这是备课工作的核心,是备课活动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关系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制定的有关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诸方面作了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课程及各门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教学大纲则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与时间,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要求等。它一般包括说明和正文两大部分。说明部分包括本门学科的教育

12、目的和要求,教材编选的原则和方法上的必要揭示。正文部分是教学大纲的核心。它系统地规定了教材的全部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了每个课题内容的要点和教学时数,以及实验、实习和其他作业等。各科教学大纲是国家各科教育目的要求对各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选择和编写教科书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钻研教学大纲是备好课的前提之一。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教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明确本学科的特点重点,明确本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对教学大纲的钻研,可以在教师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本学科知识的框架。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

13、,系统而简明扼要的叙述了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一般包括目录、课文、插图;习题、作业、实验提示和注释等。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掌握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关系,备课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熟悉教科书。教科书是备课的基本依据,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教科书是学生的学习用书,架起了沟通教和学的桥梁。因此,通晓教科书,掌握教科书,运用教科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备课,首先通读教科书,了解它的全部内容和知识结构,把握每一章节在整体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每一章节的内容,弄清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第三,进一步深入理

14、解课本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弄清其中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每一个定律、每一个公式。第四,熟练操作课本中的每一项实验,熟练解答课本中的每一个习题。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熟练的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也是设计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主要应考虑下列几个问题:1.要注意科学的组织教材科学的组织教材,一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教材,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不另搞一套。二是指不照本宣科。要消化教材,并能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组织教材的方法,以达到进行有效的传授。2吃透教材应弄清的问题(1)弄清教材

15、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寓于教材的科学认识之中,或者说,教材的科学知识中包含着思想教育的因素。这种包含不是眉目清晰的,需要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发掘,才能使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水乳交融。弄清教材的科学性就是把教材的知识弄准,包括概念要清楚,判断要准确,推理要合乎逻辑,立论要正确、明确,论证要严谨,结论要清楚,过程要清晰,步骤要完整,答案要准确,实验设计要合理,操作得当,分析精辟。知识的系统性是体现教材科学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要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制约和联系的方面,一是按人们认识规律所形成的系统,一是按事物的发展所构成的系统,钻研教材时应注意分辨。(2)弄清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

16、本技能。所谓基础知识,就是整个教材知识系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理论、定义、定理和法则等。所谓基本技能,就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听、说、读、写的能力等。(3)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弄清哪些知识是这“双基”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是重点;哪些问题学生接受会有困难,称之为难点;哪些知识对学生顺利学习其他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怎样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呢?确定教材的重点,主要从其应用较广,是本段教材的枢纽,后面教材的基础等多方面着眼。确定教材的难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l)知识由旧到新,要用新观点、新方法来研究,而学生掌握新观点、新方法要有一个过程,(2)知识本身过分抽象,难以理解,(3)知识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