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99516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BF-2导热系数测定仪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YBF-2型导热系数测试仪(实验指导书)杭州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YBF2 导 热 系 数 测 试 仪【实验目的】1掌握热电偶温度计定标2利用物体的散热速率求传热速率(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仪器用具】1测定仪(含实验装置、数字电压表、数字秒表及PID控制表) 一台2保温杯(或DH-TD低温实验仪) 一只/台3硬铝样品 一根4橡皮样品 一块5陶瓷样品 一根6牛筋样品 一块7绝缘圆盘 一块8测片 一把【实验内容】一对铜康铜热电偶温度计定标。二测量物体在室温100多点的导热系数,画出曲线。1 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本仪器附橡皮、陶瓷、牛筋等样品供教学测试用。2 测量金属的导热系数。本

2、仪器附有硬铝测试样品。3 测量空气的导热系数。【结构特性】 (实验装置装配见装配图)在使用中,样品架的三个螺旋微头是用来调节散热盘P和圆筒加热盘A之间距离和平整度的。除测量金属样品时不用圆筒固定外,其它如测橡皮和空气的导热系数时,均需将圆筒的固定轴对准样品支架上的圆孔插入,并用螺母旋紧。具体步骤是:先旋下螺母,将加热圆筒放下;使固定轴穿过圆孔,再将螺母旋上并拧紧,最后固定筒后的紧固螺钉,从而由三个螺旋测微头来调节平面和待测样品厚度。【测量范围、精度】1PID控制:精度1;最小分辨率0.12温度测量部分:室温0110;测量精度:1;温差测量的精度0.53计时部分:范围0100 min;最小分辨率

3、1S;精度:10-54电压表:精度0.1%【实验原理】导热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播热量的过程。当温度的变化只是沿着一个方向(设Z方向)进行的时候,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可写为: (2-9-1) 它表示在dt时间内通过ds面的热量为dQ,dT/dz温度梯度,为导热系数,它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单位为w/(mk),它是表征物质导热性能大小的物理量,式中负号表示热量传递向着降低的方向进行。 在图1中,B为待测物,它的上下表面分别和上下铜盘接触,热量由高温铜盘A通过待测物B向低温铜盘传递,若B很薄,则通过B侧面向周围环境的散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视热量沿着垂直待测圆板B的方向传递。那

4、么,在稳定导热(即温度场中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情况下,在t时间内,通过面积为S、厚度为h的匀质板的热量为: (2-9-2) T表示匀质圆板两板面的恒定温差。若把(2-9-2)式写成: (2-9-3)的形式。那么Q/t,便为待测物的导热速率。只要知道了导热速率,由(2-9-3)式即可求出。下面我们来求Q/t。实验中,使上铜盘A和下铜盘P分别达到恒定温度T1、T2,并设T1T2。即热量由上而下传递,通过下铜盘P向周围散热。因为T1和T2不变,所以,通过B的热量就等于P向周围散发的热量,即B的导热速率等于P的散热速率。因此,只要求出了P在温度T2时的散热速率,就求出了B的导热速率Q/t。因为P

5、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接触,所以P的散热面积只有下表面面积和侧面积之和,设为S部。而实验中冷却曲线P是全部裸露于空气中测出来的,即在P的下表面和侧面都散热的情况下记录出来的。设其全部表面积为S全,根据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得 (2-9-4) A B P 图1 式中:(Q/t)部为S部面积的散热速率;(Q/t)全 为S全面积的散热速率。而散热速率(Q/t)部就等于(2-9-3)式中的导热速率Q/t,这样(2-9-3)式便可写作: (2-9-5) 设下铜盘直径为D,厚度为,那么有: (2-9-6) 由比热容的基本定义C=Q/mT,得Q=cmT,故 (2-9-7) 将(2-9-6)、(2-9-

6、7)两式代入(2-9-4)式,得: (2-9-8) 将(2-9-8)式代入(2-9-5)式得: (2-9-9) 式中: m下铜盘的质量 c下铜盘的比热容【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多次测量下铜盘的直径D、厚度和待测物厚度L,然后取平均值。下铜盘的质量m由天平称出,其比热容C=3.805*102 J/g2 安置圆筒、圆盘时,须使放置热电偶的洞孔与杜瓦瓶同一侧。热电偶插入铜盘上的小孔时,要抹上些硅脂,并插到洞孔底部,使热电偶测温端与铜盘接触良好,热电偶冷端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或直接接低温实验仪提供冷端的热电偶,并使温度控制在0)3 根据稳态法,必须得到稳定的温度分布,这就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

7、,可先将电源电压打到高档,加热约20分钟后再打至低档。然后,每隔5分钟读一下温度示值,如在一段时间内(如10分钟)样品上、下表面温度T1、T2示值都不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记录稳态时T1、T2值后,移去样品,再加热,当下铜盘温度比T2高出10左右时,移去圆筒,让下铜盘自然冷却。每隔30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最后选取邻近的T2测量数据来求出冷却速率。 在采用PID自动控温时,可连续在50、60、70、80、90、100时并使得在各点T1、T2值稳定不变(准稳定状态)。记录稳态时各温点T1、T2值后。照上述方法移去圆筒,让下铜盘自然冷却。每隔1020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并求50、6

8、0、70、80、90、100时各T2温点的下铜盘冷却速率,代入公式进而测得样品在以上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4 本实验选用铜-康铜热电偶测温度,温差100时,其温差电动势约4.0mV,故应配用量程010mV,并能读到0.01mV的数字电压表(数字电压表前端采用自稳零放大器,故无须调零)。由于热电偶冷端温度为0,对一定材料的热电偶而言,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其温差电动势(mV)与待测温度(0)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由此,在用式(2-9-9)计算时,可以直接以电动势值代表温度值。【实验注意事项】1 手动控制做稳态法时,要使温度稳定约要1个小时左右,为缩短时间,可先将热板电源电压打在高档,几分钟后,T1=

9、4.00mV即可将开关拨至低档,待T1降至3.5mV左右时,通过手动调节电热板电压高档、低档及断电档,使T1读数在0.03mV范围内,同时每隔2分钟记下样品上、下圆盘A和P的温度T1和T2的数值,待T2的数值在10分钟内不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记下此时的T1和T2值.2 测金属(或陶瓷)的导热系数时,T1、T2值为稳态时金属样品上下两个面的温度,此时散热盘P的温度为T3。因此测量P盘的冷却速率应为:测T3值时要在T1、T2达到稳定时,将上面测T1或T2的热电偶移下来进行测量。3 圆筒发热体盘侧面和散热盘P侧面,都有供安插热电偶的小孔,安放发热盘时此二小孔都应与杜瓦瓶在同一侧,以免线路错乱,

10、热电偶插入小孔时,要抹上些硅脂,并插到洞孔底部,保证接触良好,热电偶冷端浸于冰水混合物中。4 样品圆盘B和散热盘P的几何尺寸,可用游标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散热盘的质量m约1,可用药物天平称量。5 本实验选用铜康铜热电偶,温差100时,温差电动势约故应配用量程010mV的数字电压表,并能测到0.01V的电压(也可用灵敏电流计串联一电阻箱来替代)。【仪器维护与保养】1 使用前将加热盘与散热盘面擦干净。样品两端面擦净,可涂上少量硅油。以保证接触良好。注意,样品不能连续做试验,特别是橡皮、牛筋必须降至室温半小时以上才能下一次试验。2 在实验过程中,如若移开电热板,就先关闭电源。移开热圆筒时,手应拿住固

11、定轴转动,以免烫伤手。3 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保管好测量样品。不要使样品两端划伤,以至影响实验的精度。数字电压表数字出现不稳定时先查热电偶及各个环节的接触是否良好。4 仪器在搬运及放置时,应避免强烈振动和受到撞击。5 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时,请套上塑料袋,防止潮湿空气长期与仪器接触。房间内空气湿度应小于80%。6 仪器使用时,应避免周围有强烈磁场源的地方。7 长期放置不用后再次使用时,请先加电预热30min后使用。8 若开机秒表无显示,需关断电源5秒再通电。原因市电不稳定。 如开机无电请先检查加热装置上的电源输入插座,用万用表量其电阻(200)左右,再用2M档量其一引脚与外壳应为开路,反之,请勿

12、使用!请与我厂联系维修。注意:接地线必须接地!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仅供参考) 导热系数是一种重要的物理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是热学中比较重要的实验。用稳态法测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较其它方法更方便,精确度更高。 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的原理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的傅里叶给出的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垂直于导热方向上,两个相距为h,面积为s,温度分别为T1、T2的平行平面,在t秒内,从一个平面传到另一个平面的热量Q满足下述表达式: 式中Q/t定义为传热速率,定义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亦称热导率,“-”号表示热量向温度低的方向传递,由此可知对于样品B有: 式中hB、SB和T都易测得,而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