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96201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题目: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学 院:理学院专 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姓 名:学 号: 2011年8月10日威宁县黑石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在

2、“构建和谐社会”的旗帜下,新农村建设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了解当前地黑石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一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出具有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威宁县黑石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表现突出,我们对其建设情况进

3、行调查,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二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时间1. 地点简介:黑石头镇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城西南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搭上这一时代的列车,乘势解决黑石的问题,黑石镇党委决定在黑石头实施“黑石新村”这个项目,该项目是在贫困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尝试与探索,是有效解决政府无钱办事的重要举措。为切实让利给农民,2 010年1月11日,“黑石新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黑石新村”的整个新农村项目在2010年12月底已经投入使用.2. 调查对象:新农村村民3。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采访,问卷,上网收集资料调查方法.4

4、 时间:2011。8。10 2011.8.15三 调查的内容大致包括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收入的主要来源及提高收入的主要困难,村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主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 本次调查重点采访的方法,对部分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另一层是在村委和社区委员会重点采访了部分领导。四、调查结果分析(一)、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村民中有47%对新农村建设很了解;有38比较了解;11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还有4的没听说过新农村建设这一说法。(二)、村民对目前收入状况的满意程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53%的村民对自己目前的收入不满意

5、31认为比较满意;16是满意的.( 三)、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结果可以看出,有过半村民的主要来源是传统农业;被调查中一部分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打工所得;小部分的村民为其他行业收入.(四)、农村的村风建设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16%的村民认为村风很好没有不和谐的现象;43%的认为村风比较好,有31%的人认为农村的不和谐现象甚多;10%的人选择村风比较差或一点都不好其中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村民的财物有失窃现象;甚至有兄弟间不和而危及到生命的现象。(五)、村民普遍反映现在农村基础设施良好。 门前都是宽阔的水泥路, 现在公路基本是村村通。(六)、在对领导阶层的访谈中得知,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搞好经济

6、,同时政治、文化一起抓积极及时的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件。(七)、调查中发现农民存在的忧虑部分村民失地后丧失生活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征地现象较普遍,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恋土”情较浓,不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部分年青人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开始离开土地外出务工,逐渐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中,但是他们更相信祖辈传统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倘如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仍觉得故土难离,特别是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更担忧失去土地而丧失了生活的依靠。五、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

7、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队、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二)村民对于征用土地没有很好的认识,他们担忧失地后丧失生活来源。这使得农民对政府工作的开展不够理解和支持,从而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三)农村的文化建设有待加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许多农民反映文化水平低是限制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四)群众的素质发展不平衡。法律意识淡薄,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乱倒垃圾、乱吐痰等现象。部分

8、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五)村资金缺乏,导致村上的基础设施,比如水利设施、医疗设施、娱乐设施不完善.六、对策与建议(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村宣传栏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转变农民的观念。提高和加强农民对土地征用的正确认识,把他们的观念从传统的依靠土地中转变过来。同时,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三)、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

9、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投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适时的为村民免费提供一些技术培训,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四)、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宣传和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企业。有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力度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减少甚至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改革农村医疗卫生,加强卫生人员培养 ,强化继续教育 。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 (六)、要坚持富民为先,千

10、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七)、 “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从土地上减少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以增加收入。(八)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当前农村的突出问题是:村领导无论如何换届都是在几个人中轮回,没有新鲜的血液的注入;这些领导的教育水平并不高。如何吸引有高素质的人才进村,回村搞好新农村建设呢?首先提高高素质村干部个人回村的待遇,无论从物质或者精神方面都应该受到鼓励。其次 这些回村者的家庭都要应该有比较丰厚的待遇,让自己的父母鼓动孩子回乡搞建设;相信有些孩子还是遵从父母意见的。另外在全村人中间树立良好的村干部形象,真正服务大众,积极树立干部形象.用行动吸引村民,吸引高素质人才进村.附件: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被调查人地址主要调查事项时间被调查人联系电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