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的异同——整理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96101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茶道的异同——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日茶道的异同——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日茶道的异同——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茶道的异同——整理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日对比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本质区别:空寂与华美。1、在中国,“道”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中日茶文化的根源都在中国,而其发展之路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2、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反观日本茶道,强调的是以下三个观点: (一)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一提这四个字,人们马上就会和茶道联系起来。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元”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泊出生的四种现象。由

3、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诸形式。(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二)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中 “一期”指“一期一命”“一生”“一辈子”的意思。一期一会是说一生只见一次,再不会有第二次的相会,这是日本茶人们在举行茶事时所应抱的心态。这种观点来自佛教的无常观。佛教的无常观督促茶人们尊重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举行茶事时,要抱有“一生一世只一次”的信念。时至今日,日本茶人仍忠实地遵守着一期一会的信念,十分珍惜每一次茶事,从每一次紧张的

4、茶事中获得生命的充实感。 (三)独坐观念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直弼的茶汤一会集。“独坐”指客人走后,独自坐在茶室里,“观念”是“熟思”、“静思”的意思。面对茶釜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日不会重演。茶人的心里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涌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作“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在日本茶道中,淡化了人的存在,强调对茶的突出。这正是两国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发展的特点是在广度上,以求博大,所谓之:茶文化,并与儒家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讲,把中国茶文化从儒家

5、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研究是不现实的,也正是这一点,因为中国文人的洒脱不羁,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同时,又由于在中国文化中,“道”是一种非常神圣、非常严肃的事情。所以中国对于茶,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茶文化”或“茶艺”,而不敢奢谈“茶道”。 反观日本,从一开始,茶的传播就是自上而下的,上层社会将茶上升为一中莫名其妙的宗教,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某种需求,将茶套入一个神圣的光环中,务精务细,不能不说拘泥于表象而沦落为形式了。在茶道中,人已经沦为茶的奴仆,似乎是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表象上看,自近代以来,中国的茶文化趋向于没落,反而不及日本这家后来者了;但从深

6、层次上看来,这是由两国的民族心态和文化底蕴所决定的:在中国,茶只是一门艺术,是从属于人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日本,则是神圣、严肃的大“道”。日本茶道的静寂之美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茶道没有特定的规程仪式,因此有人说中国没有茶道。也有人将中国的茶道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应该说中国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茶道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带有很强的中华民族特色。日本茶道源于中国,随后融入日本民族的文化,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中日茶文化同属东方文化具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注重精神内涵,总体上都发挥了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功效。中国茶道讲究儒教的中庸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将

7、茶道与自然完美融合。日本茶道也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 但是,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由于各自的发展过程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首先是茶道的内涵不同。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

8、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追求禅宗的静寂之美。两国茶道的规则不同。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随和之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但其“四规”、“七则”似过于拘重形式,很难让人感受到畅快自然。中国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的,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颇有渊源,它在艺术层面上强调自然与美学精神,很容易让人感到和谐统一。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便道而无道,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故而说起茶道,往往仍首推日本。茶道推广的层次不同。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层次较广;而日本茶文化则尚未具备全民

9、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便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茶”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而各个民间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相形之下,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注释: 1“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2“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4.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日本茶道有严谨的礼仪规范,主客之间、客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茶道演示的各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更有甚者,日本茶道还有人对物行之礼。而中国茶道更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没有太多规定性的礼仪规范。在崇尚自然上,日本的茶室插花和茶点上的图案表现了明显的季节感,如春天用樱花、秋天用红叶、冬天用茶花为主装点茶室,并配上各个季节相应植物图案的茶点。中国茶道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也注重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分茶的恢复,使中国茶道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既可以表现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也可以表现各种社会现象,让人们在享受到茶道乐趣的同时,又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增进友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