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948257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心亭看雪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乳源中学 江晖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3、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课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2、搜集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3、进行比较阅读,突出本文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山水。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教学难点:课文在叙事、写景中抒情的表现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冬天下雪令我们南方人高兴,纷纷飘扬的雪花,从无垠的天幕飘落,在人们头顶飞舞,抚摸着大地,让我们享受了

2、飘洒阴柔之美。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今天我们将一起步入明末张岱的世界,去品味湖心亭看雪。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音自由朗读课文。2、听录音,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3、结合校本教材湖心亭看雪的课文导航,自主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如有不懂,请教旁边同学。还不能解决的,划出来。三、研读探究1、既然题目是看雪,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写

3、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分析完之后再读写景句子,品味文章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近

4、远、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2、当作者遇到另外两位赏雪人时心情如何?为什么题目是“看雪”而文章后半部分却近一半笔墨写人? 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随之而来分别不免伤感。情绪一波三折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西湖的奇景是因西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4、总结;:本文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四、作业布置:完成校本教材湖心亭看雪中的目标达成部分。五、板书设计景:静寂,静寂(白描)情:孤傲,伤感和谐统一 (四、作者写景的手法:白描白描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 少用形容词,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 特点: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