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91790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例题例1 进行高空摄影时,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略小于f B.等于fC.略大于f D.略小于2f思路导航:高空摄影时,地面到镜头的距离u很大,所成实像越接近焦点,即像距越接近焦距.故选项C正确.方法指导:uf时,像的移动方向与物的移动方向一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但不管怎样减小,像距v始终大于焦距f,只不过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距越接近焦距.因此,让无限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测出像距就近似地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估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例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得到以下一组数据.当物体距透镜30 cm时,可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的性质光屏到蜡烛间的距离(cm)

2、倒立、等大的像40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思路导航:要判断像的性质,必须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因此,首先要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确定焦距的大小.(这是解此题的关键)当物体经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u=v=2f,物像之间的距离为u+v,即u+v=40 cm.所以:4f=40 cm,f=10 cm.(测算凸透镜焦距的又一种方法)当u=30 cm时,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B正确.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测算凸透镜的焦距?例3 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420所示,则

3、形成的像AB为图420A.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细B.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细C.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细D.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细思路导航:由于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像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并且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像AB要比物体AB短.物体AB成实像,满足成实像的规律,即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A与B两点B点物距小,像距大,像也变大.所以B端的像B比A端的像A要粗些.因此选项A正确.例4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

4、像 D.缩小的虚像思路导航: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u=30 cm时,物体成放大实像,则物距应满足fu2f.所以f30 cm2f,故30 cmf15 cm.物体移至u=15 cm,即uf时,物体成放大的虚像.所以选项C正确.方法指导:凸透镜成像的题目是初中光学中数量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题目,在初中光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熟练掌握凸透镜各性质成像的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而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的变化,取决于物距与焦距关系的变化.因此,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或焦距的变化范围)(这是解此类题的突破口)然后比较物距与焦距的大小,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这类题目给出正确解答. 3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