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91271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先看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说的是一只小白兔去河边钓鱼:第一天,小白兔去河边钓鱼,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还是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第三天,小白兔刚到河边,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冲着小白兔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作文要有“读者意识”,正如小白兔要想钓到鱼,首先要知道鱼爱吃什么东西。我们考场作文不能只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而应该写命题者和阅卷者想要我们写的东西。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我们要想在高考时获得作文高分,就要掌握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只有按照标准把文章写得中规中矩,才能有的放矢,箭不虚发。高考作

2、文评分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一、基础等级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等级和表达等级。内容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较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其中“题意”“中心”和“内容”这三项比较重要,而“题意”是重中之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题意”“中心”和“内容”各分为四个梯度:“题意”:切合题意。所写内容选择角度非常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符合题意。所写内容选择角度基本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

3、的范围;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行文有所游离;偏离题意。指仅仅抓住材料中枝节来立意行文。“中心”:中心突出。能够紧紧围绕中心主题构思作文;中心明确。指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个别游离中心;中心不明确。无明确主题,或脱离材料含意作文。“内容”:内容充实。所写文章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同时论证也很充分;内容较充实。选事例典型,虽然材料不够丰富,但论证比较充分,所选材料也基本能够表达主题;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材料较少,不足以表现主题,或者所选事例只有个别典型,只能勉强表现主题;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所选事例个个跟主题无关,只是“贴标签”式的拼凑。简单地说

4、,在基础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入格”,写合格文;发展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出彩”,写个性文,精彩文。二、发展等级作文要想拿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做足文章。就发展等级而言,必须抓住四个关键词:深刻、丰富、文采与创新,这是高考“衡文”的标准,也是我们“练考”所追求的目标。(一)深刻。高考作文是指:(1)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2)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

5、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观点要有启发性。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全方位扫描和多方面分析,找准切入角度。运用发散思维,以写作对象为中心,四面八方“胡思乱想”,以觅求更多更新的信息。即从某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个现象出发,想到其他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得出某个结论。运用发散思维扫描时,可以通过联想,或从其本身、相关、相近、相反等角度,或从其外形、成因、关系、功用、意义、象征、等角度对同

6、一事物进行描述、分析,找出立意深刻的最佳角度。“多方面分析”,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部位地分析写作对象。对不同事物,可以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分析角度: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国家、集体、个人等利害关系角度;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认识角度;肯定、否定的辩证角度;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世界观角度。(二)丰富。所谓“丰富”一是指“材料丰富”。即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

7、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陈旧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而提出的。考生要善于思考,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二是“形象丰满”。指叙事类作文中能够塑造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做到既能绘形,又能传神,使人物形象有独特的性格、丰富的精神世界,真实自然立体地站立起来。三是“意境深远”。这是考场作文的高境界,要求考生能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有有丰富思想到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这情既是浓烈的,又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材料丰富”,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使记叙性文体材料丰富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串珠为链。将文章分为

8、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2)化整为零。文章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写人或事,但为了表达得更充实,往往从整体层面上切入进去,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一些具体的材料构造内存。如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的高考作文,就是从“走进历史”、“寻访故园”、“融入自然”、“充实人生”来表现选择文学给“我”带来的收获,充分表达了“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这一主题。(3)点面结合。在重点介绍一两点一两点内容后,再横向展开,既可以使全文内涵更加广博,也使得文章详略得当。在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丰富主要表现为论据的丰富上。(1)事例充足。有些议论文

9、为了使论据充足,往往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事例,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有气势。(2)引用丰富。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或哲理警句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所谓恰当,最主要的是引用的名言的基本思想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相通的,引用之后,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3)分析透彻。在说理性的文章中,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作者对材料意蕴的透彻的揭示,它往往使文章显得见地高远,不落俗套。“形象丰满”,主要是对记叙文人物塑造的要求。怎样在考场中作文中迅速达到“形象丰满”的要求呢?(1)综合描写显丰满。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反映。但要注意,对人物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其他

10、人的不同之处。(2)立体展示显丰满。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不要概念化、脸谱化地光写其高、大、全、或假、恶、丑,而是写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3)历史变化显丰满。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表面静止地表现一个时间点。这样,就可以动态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层次。(4)独特个性显丰满。任务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得与众不同。要在篇幅不长的文章里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特征进行夸张式的描绘。(5)细致描写绘丰满。典型细节的真实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迅速丰满起来。这种细节不仅要反映人物做什么,还要反映他怎样做。(6)铺垫渲染衬丰满。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不同的

11、环境中,人物活动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善于利用环境的渲染能有效地突出人物形象。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要做到“意境深远”,有以下几种方法:(1)注重画面的诗意美。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2)追求画面的音乐性。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一种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3)含蓄地抒发感情。要使自己的感情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

12、之中。(4)形象地表达思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诗意美、音乐美,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是酿造文章意境的关键所在,做到这些,就能使文章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形成艺术境界,构成文章的亮点。(三)文采。“有文采”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词生动。要求文章用词恰当、精炼、形象。(2)句式灵活。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4)文句有意蕴。指文句含义深刻、有韵味。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所谓语言有文采

13、,就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一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的语言标准。如何让你的语言亮起来?(1)化抽象为形象。请比较两个句子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点想家了。B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楼顶,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两句都表达了“女孩想家了”的意思,但A句只是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B句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楼顶,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向,蕴蓄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给人印象深刻。(2)化静态为动态。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有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他微笑着,看苔爬上了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

14、,任侵佛头”佛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人人看到的那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用“微笑、看、听、跃、侵”等动词,佛和绿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动态化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绘形绘声绘色。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地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有个小银圆落在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的跳着。”这就绘声绘色了。(4)善用修辞手法。在行文中巧妙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美和韵律美。(5)注意句式变化。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美感。(6)引

15、用化用名言警句。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同学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不仅能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使文章平添文采。(四)创新。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是指观点新颖、题材鲜活、表现独特的在同龄人中具有率先意识的作文。“有创新”是对作文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游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1)见解新颖.考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2)材料新鲜。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鲜度。(3)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

16、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要使情节的设计和材料的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要在符合题意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4)有个性特征。文章的整体风格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是对“有创新”的最高要求。高考作文要做到立意新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中权衡,优胜劣汰,爆发出创新求异的火花。(2)逆向思考,萌发新意。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经过“反弹琵琶”,探出新意。(3)力避传统,独辟蹊径。例如,对蒲松龄的促织这篇小说描写的“魂化促织”这个情节,历来被认为是批判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迫害之深的。散文促织,促织却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