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芸教学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816504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芸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石芸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石芸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芸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芸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钟说课稿石芸一、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开头课文花钟,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仔细观察。二、教材分析与定位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针对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及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们需要确定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以后,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与定位。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我所说的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学词学句。具体的课时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及用词的准确。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3、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重点是:感悟到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三、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容置疑,众多的不必要的花样,只能虚化了语文,虚化了小学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还应该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正本清源,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魂,其他的那些形式可以做为语文学习的补充,决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进

4、行科学的“训练”,开展以课文学习为基础的真正的语文活动。在训练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力求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四、流程与设计意图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我设计了五大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自主阅读,学习字词,感悟文意;(3)入境入情,自悟自得。(4)完成作业,积累语言。花钟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让学生在课前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

5、,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

6、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2、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课标要求我

7、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3、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子的想象,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不足之处:刚刚接任的班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在语言训练中多次出现卡壳及孩子说不到位的现象。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在引导方法出了问题。2、朗读方式还可以多元化,如表演读,比赛读、接力读等,学生在读中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3、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因为老师的指导性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点我会努力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