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810162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文档,你的选择2021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工作单位:XXXX 部门:XXXX 姓名:XXXX 日期:2021年XX月XX日高价值文档,提升职业素养2021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21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扶贫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拜托贫困现状。本文将介绍2021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21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一、县情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县位于*、*西部,辖8镇1办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9万亩,林地面积306.2万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和*山区贫困人口重要集聚地之一。*区位优

2、势比较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一是资源丰富。已探明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矿产37种,其中菱铁矿储量居*之首;可供开发的自然、人文景观80多处;*溶洞、*古镇、*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享誉省内外;有羚牛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余种;中药材约1000多种,入典药物近200味,被誉为天然药库。二是生态良好。*属暖温带间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9度,年日照时数1957小时,平均无霜期205天,降雨量760毫米,河流总径流量6.5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植被覆盖率高达88%,被誉为天然氧吧。三是区位优越。*铁路、*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关天经济区规划将*作为三级城市定位,*国际化都市圈和关中先进设备

3、制造业基地规划将*纳入其中,使*成为*及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第二生活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中药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一个目标(推进跨越发展,建成*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揽全局、两大工业(矿产、医药)立支柱、三大产业(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为主导、四大项目(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劳务)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方略,突出扩城兴园强龙头、打造经济核心区这一重点,集中力量抓产业、上项目,建园区、壮实力,强基础、促增收,县域经济快

4、速发展。2006年2021年,年均经济增速达15.5%,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增长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亿元,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增长27.3%,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均居全市前列。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5年全省第81位,上升到2021年全省第39位,先后获得了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

5、绿化模范县、西部两基攻坚先进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县、*旅游强县、*突破发展先进县等40余项荣誉。今年上半年,*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增长1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增长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8.5%;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25.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增长28.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00元,增长21.7%,实现了年度任务过半目标。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县下大力气推进省级旅游示

6、范县、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全县呈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二、*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近年来,*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把上级扶贫决策同县情实际紧密结合,创新扶贫理念,探索扶贫方式,确立了开发式、瞄准式、参与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与扶智、改善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扶持与社会扶持、整村推进与统筹城乡发展四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全县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19元增长到2021年的7350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7.1万人减少到2021年的3.68万人,按照国家原定2760元的扶贫标准,有3.5万人口实现了脱贫,

7、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省级6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两联一包工作,市级15个、县级100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2021年以来,共实施帮扶项目120多个,投入扶贫资金2400多万元,使包扶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扶贫已经成为*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但置身全国、全省和*的大局中来审视,*县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立地条件差,地貌复杂,沟壑纵横;耕地稀缺,人均耕地0.6亩;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弱,经济发展

8、空间十分有限;置县时间短,开发起步迟,尽管后发优势明显,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占有量偏低;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仍是基本县情;贫困面积较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不小,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劳动力转移较频繁,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按2950元新扶贫标准统计,仍有11552户31193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尽管以高于省市平均速度增长,但总量仍在全省低位徘徊;人口素质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痴呆傻哑等智障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42%,总体还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三、产业化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县自20xx年以来在精准

9、扶贫工作中,狠抓贫困户产业发展促增收,狠抓特殊群体政策托底扶贫促保障两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作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县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是短板,农民增收缺乏稳定支撑的实际,按照战略产业规模化、区域产业特色化、传统产业精品化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扶贫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大项目带动增加农民收入,以大产业覆盖增加农民收入,以大培训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县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兜底

10、,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为了确保精准扶贫两项重点工作有效推进,*县着重在精准上下功夫、求突破,采取人分四类、户分四型、策分四法的靶向瞄准办法。一是人分四类:按照标准将贫困村人口分成五保人、残障人、明白人、能人四个类型,分类建好四册,作为一人一措精准帮扶的依据。对能人大户,激励创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对有一技之长的明白人,扶持发展个体经济、家庭农场,依靠产业稳定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托底,保证他们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二是户分四型:按照农村家庭富裕程度将每户分为危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

11、四个类型,建立四簿实名登记。靶向瞄准到前两型,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规划,选准恰当的致富项目,采取有效的帮扶举措,为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奠定基础。三是策分四法:按照干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示范、双业促动的发展方式,实现一户一策。一方面依靠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党员、能人大户担任带富小组组长,依托他们脑子活、点子多、信息广、有技术的优势,引导有想法、有决心的农户参与产业开发,形成支部引领、共同富裕的动车效应。另一方面按照依托企业兴产业,发展产业带农户的思路,鼓励贫困村组建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企业建立紧密利

12、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引领贫困村发展。同时,着力打造园区就业、景区创业、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四个平台,促进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依托园区、景区、社区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坚持把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项目,依托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着力构建县有电子商务产业园、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企业和营销大户有网络销售窗口、县镇村有物流快递全覆盖的城乡电子商务平台,引领做大做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目前,*县贫困农户中有3800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实现了稳定增收,有望年底实现脱贫;2524户3547人

13、特殊人口得到民政等部门救助,448名农村家庭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达到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的标准。四、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当前,*县依然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较小,扶贫开发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在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生产、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后全县还有51个贫困村11552户、31193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精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瓶颈仍未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薄弱

14、,抗旱防汛能力较弱;集镇配套功能设施还有待完善,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农业市场化竞争力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农业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农业技术缺乏,规模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能力弱,仍需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五、今后工作思路今后工作中,*县将进一步抢抓机遇,用足用活各种优惠政策,在扶贫政策、体制、机制上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着力做好三篇文章(贫困地区的文章到发达地方去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的文章到工业去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村的文章到城镇去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以三化带三农(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真正实现扶贫模

15、式从输血式造血式参与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全力推进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番和循环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三个上水平,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和关天经济区继续前移,跻身*中上游水平,建成*经济强县,把*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和*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县。一是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强做大矿产冶金和现

16、代医药两大支柱工业,力争3年内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实现增加值46亿元,实现税收6.8亿元以上,建成关天经济区内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和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建设*第二生活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全面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加快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6家,加快建设*第二生活区、*近郊旅游目的地和大秦岭山水终南山板块吸引力最大、美誉度最高的全国旅游强县。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6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三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汇生源等6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林果、畜牧、花卉、中药材和豆制品加工绿色农产品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