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8094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县2021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静海县2016-2017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试题理(含解析)2016-2017第二学期高一政治(理)(7月)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 2016年4月,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这主要表明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能够认识、发现并利用规律 人们可认识到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A. B. C. D. 【答案】C【解析】考生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等,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

2、的活动,故题肢正确;题干中“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等,体现了人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故题肢正确;故题肢不符合题意;题肢中“改造规律”表述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规律的知识。【名师点睛】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 中国于2016年建成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为我们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带来更多好的图像资料,也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边缘。上述材料主要

4、体现了A.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答案】B【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项错误;材料表明经过实践研制出来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取得对宇宙更深刻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

5、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3. 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沪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州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这表明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 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A. B. C. D. 【答案】C【解析】科学实验也是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不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错误;材料表明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认识的发展,正确;科学实验的成果是

6、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其实验本身也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正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特别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4. 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从哲学上看,从DN

7、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 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 【答案】B【解析】选项表述错误,人的实践活动必须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DNA螺旋结构表明了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入选。选B。点睛: 5.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交会对接。它们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

8、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反映出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交会对接和飞行试验是有计划进行的,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故正确;交会对接和飞行试验任务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故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故错误;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故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的特点。【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1)实践

9、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

10、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6. 2016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航天专家叶培建透露:“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在中国实现成功登陆月球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的基础上,我国将发射的火星进入器、探测器于6年以后踏上火星探测的行程,这表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B【解析】“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这表明我国通过科学实验这一实践活动来推动对火星的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正确且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都与

11、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名师点睛】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要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7. 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

12、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A. B. C. D. 【答案】D【解析】题肢说法错误,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颠倒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人的认识水平的关系; “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说明了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故题肢正确;外尔费米子的发现说明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13、识的事物,故题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题技巧】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1、读懂题干,明确题干的中心意思,然后与教材中的原理相对照。如果考生在解题时只抓住其中的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而断章取义,结果就会因审题错误会把题做错;2、分析设问在内容上的规定性,以便确定解题的范围,对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在做题时主要看限定词,锁定范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先搞定楚这道题考查的内容是教材中的哪一部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3、分析设问中的引导词,弄清题干设问的要求和指向题干的引导词是指连接题干和题肢的句子。常见的引导语有“这说明”、“这表明”、“这休现”、“下列说

14、法符合或不符合题意的有”、“由此可见”、“根本原因是”等分析时要抓住引导词,从而准确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取舍。8. 2016年10月17开,神舟十一号飞船胜利升空,完成和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至此,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离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又近一步。材料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实践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A. B. C. D. 【答案】D【解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属于实践活动,载人航天工程分阶段进行,体现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故题肢正确;题肢虽然表述正确,但属于实践和认识

15、的辩证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