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核舟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通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808440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核舟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核舟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核舟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核舟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核舟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3核舟记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教版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舟记 核舟记课堂学习活动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流利朗读课文。2掌握一、二小节中常见文言字词的解释,疏通文意。学习过程:活动一:读一读,背一背。【背一背】简介虞初新志和作者魏学洢(约1596一约1625),字子敬,明代末年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著有茅檐集。课文选自张潮(清代文学家,以刊刻丛书在当时知名)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读一读】简介苏轼前后赤壁赋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到使,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

2、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轼在这两次游览中先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扫除阅读障碍将重要字音和该注意的朗读节奏整理到下面空白处小组内尝试进行合作朗读展示小组或个人在全班展示朗读的成果活动三:再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一、二小节文意。结合注释各人自己翻译课文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讲解,其他组员修正将本小组认为最重要的六个词语、两个句子写在小黑板上组内展示,一人对着黑板讲,其他人听小组在全班展示并作适当讲解活动四: 练习反馈。独立完成练习组间互查班级展示

3、1.给下列字注音髯( ) 褶( ) 箬( )膝( ) 篆( ) 篛( )黍( ) 虞( ) 椎髻( ) 壬戌( )2.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的的字都是多音字,写出它们的读音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为宫室、器皿、人物( )珠可历历数也(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神情与苏、黄不属( )3.用“|”标示朗读下列句子时的停顿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虞山 王毅叔远甫刻罔不 因势象形盖大苏泛赤壁云楫左右舟子各一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奇巧人( )罔不因势象形( )( )高可二黍许( )( )箬篷覆之(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5.翻译句子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个性调整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